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椎间盘突出的治本秘诀——易筋、易骨(2)

(2012-10-21 07:48:22)
标签:

瑜伽

文道

椎间盘突出

导引术

易筋经

易筋、易骨并不是干拉筋、干抻筋

筋长一寸,未必寿长十年

   

竞技运动员有几个不拉筋、不抻筋的,跟长寿并无关联。

再说,静脉曲张的人恰恰就是筋长的病,这在中医和导引术看来,叫做筋痿、筋驰、筋靡、筋弱,恰恰是一种筋的病态反应。

 

 怎样才能把气血导引过去养筋呢?

 它与干拉筋、干抻筋又有什么区别呢? 

中医认为柔则养筋,这个指的是柔和,柔而不和就成了痿软了,和是和缓、阴阳调和的意思,这就是《易筋经》所说的:筋和则康

相反,干拉筋、干抻筋,就叫不和,就是中医所说的躁则消亡,什么消亡了?养筋的资源消亡了,津液消亡了。所以,但凡筋伤、筋病的人,也一定伤津。比如,体操等一些过度抻筋的运动员,退役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筋骨会出现生理性的拘挛和收缩,甚至到了中年往后,筋膜、关节反而会变得比一般人更加活动受限,不灵活,甚至强直或者难以弯曲,而形成《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在变动为握的病态反应,这就是典型的筋病、以及肝不藏血的反应。啥原因?就是躁则消亡,过多丧失了濡养筋膜、关节的养料——津液、气血。

所以,千万记住《易筋经》的那句忠告:凡讲外壮者,多失内养

岂止是伤津?筋不和?必然还会反映出阳气的消亡,因为阳气也是要靠阴津来濡养的。

所以,中医认为:升津液可以舒筋、养筋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千言万语、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的唠叨:瑜伽不是抻筋掰腿、柔体训练的道理;包括一再强调体式必须练成内功;体式练习须以静制动的原因。因为,这是本质上截然相反的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虽然从外形动作上看起来好像差不多,但那毕竟只是一种表相。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有些教练总是在强调某个肌肉块如何如何,这就不是内养了,充其量只能算外壮,练得越多以后,反而越会耗伤津液、阳气,所谓劳则气耗

功法的修炼不在于它的难度,而在于你能否通过内在修炼的方式,把气血宣导过去,起到引治疾病的作用?能否通过以静制动,来达到静则养阴、柔则养筋、筋和则康的目的?

比如,在我们的肝调理功法当中,就有一个简单的功法——摩天功,不要小瞧这个功法,如果你能把气息沉降下去,把心澄净下来,再结合内力的话,绝不亚于医院里的牵引,它就相当于一种主动、舒服的牵引术,它使你全身的筋骨都条达了,连脏腑、三焦都梳理了。且摩天功本身就有强腰肾的作用,因为足跟是通肾经的,而且它的内力直抵命门、肾俞穴。因此,在我们中国的导引术当中,就十分强调提踵固肾的作用。由于肾主骨,强壮了腰肾理所当然也就调节了整个脊椎的功能。

 

http://s15/bmiddle/775154b3hcc864fbfe96e&690

                           【摩天功】 

瑜伽导引法中,还有很多舒筋、养筋、易筋、易骨的功法,您不妨走进网站的 在线小课 调理功法中,找一找这种内在修炼的感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