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What,清楚了Why,接下来就到How:思考用什么方法来记忆了。
记忆方法按照方式来说分为两大类:
第一、理解性记忆。
第二、非理解性记忆。
理解性记忆就是不需要“怎样记忆”就能记住的。比如,在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时,我总记不准圆柱体的面积公式S = 2πr×( h +
r)。没关系!通过理解,我们知道,圆柱体的面积是由两个圆加上侧面一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一条边就是圆的周长。通过理解,再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就可以推算出来啦!
![[转载]记忆术运用法则(3)--上 [转载]记忆术运用法则(3)--上](//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所以,在理科方面的学习,尤其倡导理解性记忆。我从小学到大学都喜欢数理化,因为它们不要背很多东西。只要理解透老师讲的基础概念,再多做一些题,就可以学得很好。我的数理化成绩一般都是90多分。
我曾经问同学们:“如果遇到不理解的怎么办?”他们很多同学会说:“要用记忆术编故事。”
我说:“错!”
他们一愣,不解地问:“老师,您不是教我们记忆抽象的信息就要转换成形象的,用记忆术编故事去记忆吗?”
我说:“我是这样说过。不过,你确定这些信息确实是抽象不可以理解的吗?”
所以,在编故事前,你要再次确定这些信息是否可以理解。向谁确定呢?头号最佳人选:你的老师!
如果老师暂时不在,立刻、马上请教身边的同学!
总之,学问学问,学了一定要问,知其然,还要只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