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除了创设出来的愉快情境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多媒体是集声、光、动画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这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中的“23-8”时,计算机画面上首先出现小棒,两捆加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先动手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的画面就会是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放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这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2.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情绪是影响积极性的一个导火线,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绪高涨,诱发出学生创新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认识时,一上课可以设置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的问题:小明前几天刚过了第18个生日,而他爷爷却刚刚过了第16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就会想:怎么可能呢?爷爷怎么比孙子过的生日还少呢?学生的求知欲马上就被调动起来,很快就进入主题的探究.
3.通过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具体的教学实物,能够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课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玩的积木带来,通过积木来认识、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一年级的学生,仍处在好动、好奇都特别强烈的阶段,情绪容易调动,而积木又是他们喜欢玩的游戏,那节课的内容一直围绕着积木向主题展开,感觉是边玩边学.这样学生就处在一个想学的阶段,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考问题的思维当然也就开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