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抑郁症应该如何治疗?

(2014-11-10 21:42:03)
标签:

杂谈

自从开始关注“抑郁症”之后,身边的抑郁症人群突然多了起来!

周末跟老师出诊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位典型的患者,今天拣着抑郁症这个话题再来谈一谈!

抑郁症应该如何治疗?

10月30日,一湖北陈女士,28岁,育有一子,去年春节的时候,因为长辈的离去,甚为伤悲,不停地哭泣一周左右,结果情绪上一直缓不过来。慢慢的,记忆力越来越差,以至上司不再委以工作;情绪易于激动,读书看报,对"生老病死"的话题就会泪流满面,情不能抑。曾在医院打点滴,现在一直服用抗抑郁药,以至于月经无规律,有时狂躁,失眠……其丈夫陪同来京,一起走进诊室,夫妇俩完全相反的表情,其先生笑容满面,乐观派,陈女士则愁眉紧锁,目光无神、呆滞,声音凄恻的向老师“诉苦”,我看了都心里一片荒凉!

陈女士一副要哭出来的表情,自诉颈、背部筋紧,每日在家“撞墙”!于是,老师就脊柱两侧的筋和相关穴位进行了针刺,之后,借助拔伸手法为其正骨,再拔伸的过程中,陈女士表情特别痛苦,我真担心她会哭出来!没想到,手法之后,她“变脸”似的大呼“轻松”!第一次在诊室里看到她笑,我们都很欣慰!老师对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特别同情,治疗更是用心,第二日又安排其就诊,这次陈女士的表情已经没有那么凝重了,时时会展露笑颜,颇为难得!陈女士十分孝顺,把家里老人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向老师咨询了一遍。

老师就陈女士自身进行开导:“身体筋紧了之后,就像扛东西一样,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就需要调节,释放!至于“撞墙”,没有针对性,对脑部和脊柱都是一种震荡,不见得是好事!(吃素、运动还有提问的关于牛奶能不能喝等问题)你性格上有些固执,喜欢把事情绝对化,孔子讲:无可无不可!抗抑郁药本身就是控制大脑的,所以会出现许多副作用,我建议还是慢慢停了”

关于抑郁症,胥老师讲到:“现在抑郁症诊断本身就是很有弹性的,抑郁症不可以随随便便的诊断,对人的一生都会有影响!谁都会遇到挫折,只是身体不好的人本身就容易受伤,所谓弱者易伤嘛,女性在生理上以及社会上都是扮演着弱者的角色,(《论语》阳货篇)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这里不全是歧视的语气,生理上就有影响!”

听罢,陈女士连连的说:“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去医院打吊瓶了……”

另有一位头痛40年的尹女士,曾因头痛行减压手术,其左颞部的肌肉皆被刮掉了,手术是成功的,但是仍然头痛,面对这种结果,尹女士只是淡淡地说:“人家大夫也是好心!”就是如此乐观的一个人曾经也被诊断为“抑郁症”,好在尹女士比较理性,并没有被医生吓到!现实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坚强,“抑郁症”本身是一个很可怕的概念,一经诊断,生理、心理上比较弱的病人或许再也跳不出来这个牢笼,一辈子都有阴影。

就我自身而言,自小身体瘦弱,性格柔弱,多愁善感,以及诸多表现都达到了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标准,但是如果因此要求我服用药物,我会感到不可接受,无稽之谈!

总而言之,面对“抑郁症”的威胁,诸位一定要hold住!或许你是性格问题?或者只是身体不舒服引起的?又或许是医疗、大夫自身存在的缺陷呢?

地球很不安全,诸位多多保重!

附上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测测不舒服的时候,你是不是也符合?

1. 抑郁心境。心情不佳、苦恼、忧伤、唉声叹气、情绪低沉、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

2. 快感缺失。对日常生活的兴趣丧失,对令人高兴的事体验不到乐趣。轻者尽量回避社交活动;重者闭门独居、疏远亲友、杜绝社交。

3. 无明显原因的持续疲劳感。轻者感觉自己身体疲倦,力不从心,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者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能顾及。

4. 睡眠障碍。约有70%~80%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5. 食欲改变。表现为进食减少,体重减轻。

6. 躯体不适,抑郁症患者普遍有躯体不适的表现。患者常检查和治疗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喉头及胸部的紧迫感、便秘、消化不良、肠胃胀气、心悸、气短等病症,但多数对症治疗无效。

7. 自我评价低。自卑感、无用感、有无价值感、内疚感和自责感。

8. 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行为。

9. 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有激越、焦虑、性欲低下、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0. 如果你有持久的心境低落并伴有上述3种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后,便可断定为抑郁症。

这句话值得注意!反映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许多病因是西医设备所检验不出来的,于是,西医会把疾病归为心理性的问题,因此,很多问题都出现了……

作者:李亚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