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照样赚大钱是小概率事件
(2021-09-01 04:13:27)
标签:
财经读书概率成功时髦 |
分类: 人生感悟 |
不读书照样赚大钱是小概率事件
上回说到赌博的时候本老头灵机一动阐述一个观点,至今想来还是那么英明,那么正确。因为太英明太正确了,就觉得有必要再翻炒一下。
啥观点呢?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需要选择。选择的一个主要考量是成功的概率。如果你判断无论怎样努力,用尽一切资源,成功的概率不大,不会超过五成,就应当放弃。这才明智。如果明知是低概率事件,还要执意而为,除非是非常神圣的事情,都属于不宜,不智。”
你看,本老头引述自己的话,一点也不客气。
这样的观点真的很英明?可能有朋友不屑,觉得这样的人没有立场,属于机会主义。
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本老头所述之事,都是有关个人的生计,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已。不是肉食者谋之的事情,不是。选择这些生计问题就应当务实,再务实。如果是当前之事,就要看性价比,努力使之价值最大化;如果是未来之事,就要看成功的概率,掂量有几成把握,不要让的心血和汗水(包括金钱)白流。做了这样的厘清,选择大概率事件,应当是正确的,毋庸置疑的。
再次炒作概率的话题,是因为时下有一种思潮,读书无用。这样的思潮在书本网络中可以看到,在坊间市井里更可以听到。宣扬者往往振振有词,理直气壮。
我在这里描述一下典型的场景。
老张家的儿子不愿意读书,一背起书包就哭丧着脸,好像死了老子娘。孩子多次提出要辍学去打工。母亲不同意,说孩子,你不读书,以后怎么得了?给人家打一辈子工?或者回家放一辈子牛?儿子说不通母亲,就去央求父亲。老张开明,就与孩子的母亲说,不读就不读吧,村东头的狗剩子,小时候也不读书,小学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了,后来搞土石方工程,发了!这不,村里的祠堂全是他掏钱建的,真是光宗耀祖。如今读书没啥用,又不包分配,读了许多年花了许多钱,最后还不知咋样。你看李家的老二,会读书吧,都上大学了,结果怎样?给狗剩子当秘书,提包!
孩子的母亲还是觉得有啥不妥,但事实摆在面前,无力反驳。于是张家的儿子辍学了,放飞了。结果怎样,能不能也做上老板,只有老天知道。
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对么?
很显然,这个老张犯错误了。错就错在为儿子做人生选择的时候,不是选择大概率事件,而是选择小概率事件。
读书可以使孩子的未来更好一些,人生更精彩一些,这是普遍的共识。读书不一定使每个人飞黄腾达,但一定可以使每个人受益,多少可以改善人的命运。这是被古往今来千百万读书人的实践所一再证明了的,属于大概率事件。西方有哲人说过,知识改变命运。说的就是读书的好处。我们的先人就更为直接,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人生的好处尽在读书中。
而不读书照样赚大钱,是不是事实?是的,有这样的事例。但这是个例,属于小概率事件,不足为训,更不足为范。世界上有许多奇异的成功,你可以喝彩,但不能仿照,因为成功的概率太低。有人花两块钱买彩票,中了两百万,你可以去学么?只怕你花光了家里的所有,还是两手空空。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就不能刻意去求(注意哈,金句!)。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身居底层的朋友,我们所拥有的的资源十分有限,在为孩子选择职业道路的时候,最好选择成功概率相对高一些的行当,千万别赶时髦,炒冷门。
有个案例说,一个农家的孩子喜欢唱歌,嗓音也确实不错。这孩子被有识之士鼓励几句之后,就不想读书了,一门心思要唱歌,成为歌唱家。大家知道,学习唱歌不是闹着玩的,属于高消费呀,一个农家如何承受?这孩子得不到家里足够的支持,就离家出走。在外几次碰壁之后,疯了。
什么人可以无视成功的概率,一味追求自我的兴趣,实现奇异的成功?那些具有丰厚资源的人!有些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甚至拆二代,家里有的是钱,外面有的是人,他不怕失败,失败了等于踉跄了一步,站稳了可以继续前行。有这种资源的人,就可以凭兴趣干活,不必理会有多大的概率成功。你要是不在其列,就不能这么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事要这样,家事也要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