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名言运用不当就可能成为毒鸡汤
(2021-01-05 06:19:12)
标签:
财经论语高考炒股鸡汤 |
分类: 人生感悟 |
有些名言运用不当就可能成为毒鸡汤
大事不让说,还说小事。
抄一段名言在这儿,表示本老头有学问。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语出《孙子兵法》。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话出唐太宗《帝范》。
两段话语,一个意思也!
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啥意思呢?
我也抄到了:
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就一无所得了。
有智慧么?很有智慧!
中心思想是教导人们无论做啥,要树立一个高目标,提出一个高要求,然后使出吃奶的劲,拼尽全力去奋斗。这样就会有美妙的结果。即便达不到预设的目标,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你要是一开始就对自己低要求甚至没要求,那就糟糕,一定失败。
这就好比掷铁饼。你定个50米的目标,使劲练,使劲练,比赛的时候即便达不到50米,也可能有48米,甚至49米。这就很好啦,可能得冠军;你要是不愿意为难自己,把目标定在40米上,练起来是很轻松,但比赛的时候,一点无缘奖牌,名落孙山。
这个思想运用在激励孩子学习上,特别适合。
好比你的孩子上高一了,下一个目标就是上大学。念什么大学呢?你多半会思忖:要鼓励他考985,至少211。如果成绩不错,基础很好,就要冲刺北大清华。
为啥要定这么高的目标?孩子一定考得上么?
要呀,目标要高一点,孩子才会拼命。考不上没关系。考不上北大清华,可以上985呀;考不上985,可以上211呀;211也去不了,一本总可以吧!你要是一开始就定个一本甚至二本,那就糟糕。孩子稍微一用力,模拟一考就达到一本二本线了。既然目标达到了,孩子就可能懈怠。高考的时候万一发挥失常,就可能“取乎其中”甚至“取乎其下”。
做过考爸考妈的朋友们,对此一定很有心得。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老祖宗的思想,虽经千年万年,依然光芒万丈!
不过,本老头经过缜密思考,认为这些思想光芒万丈固然光芒万丈,但并不是普遍真理,放之四海并不皆准。
啥意思呢?我以为,这样的目标定制法在使用的对象上有一定的限制,有些方面,就不能这样机械套用。
我反面举例来予以说明。
许多行业会对下下达工作任务。比如某个总行从实际出发,确定新的一年存款增长一万亿,并根据各分行的实际情况分解任务。好了,分行接到任务后会咋办呢?原封不动地二次分解么?比如领了一千亿的任务,就这么三一三十一分下去么?不!一定会在一千亿的基础上加码。加百分之十,按一仟一佰亿分下去,已经很仁慈了。为啥要加码?道理很简单: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做领导的会这样盘算:为了确保完成任务,必须加码。即便有些单位完不成任务,因为加了百分之十,也不会影响全局完成任务。
这样处理有道理么?应当说符合老祖宗的思想。但是,符合实际么?实事求是么?既然总行的任务是符合实际的,各分行再加码就不符合实际了。
可笑的是,我们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干的。这样层层加码的结果,就是指标满天飞,不切实际。而且造成鞭打快牛的情势,挫伤下级的积极性。
本老头曾经也在某个职位上,需要分解这样的任务。我就特立独行,一直不加吗。我的原则是,上面下多少任务,就分多少任务下去。超额有奖欠产重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嘿嘿,执行的结果,年年超产!英明么?
再举一个例子,说明“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不好使。
好比炒股。你拿十万投入股市,给自己定一个“取法乎上”的目标,一年增长五成,就是赚五万。你遵循老祖宗的思想,以为目标要高一点,才会激励自己,调动自己的潜能,创造出奇迹来。好呀,你胆战心惊一年,老念着五万的回报,年终算账的时候只有一万甚至五千,离目标差太远。不爽吧?郁闷吧?本不应郁闷的,你都赚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了,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应当庆贺才是。就因为目标定高了,把自己的欲望激发起来了,本应高兴的事情变成了沮丧的事情。
由此我们可以感觉到,有些事情可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有些事情就不能这么套。至于其中的规律咋样,真不好说。
我想呀,但凡好学上进的事情,可以取一个高目标,以激励自己;但凡满足欲望的事情,最好别把目标定得太高,以免失落沮丧。
最后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真理都是相对的。要是有人对你说,某某金句乃千年以降人世间不二之圭臬,你千万别信,那可能是毒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