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黑夜里点一盏灯发现地球旋转的奥秘
(2019-11-24 04:21:16)
标签:
财经地球旋转平面倾斜四季 |
分类: 人生感悟 |
我在黑夜里点一盏灯发现地球旋转的奥秘
前天,11月22日,小雪。
那天我家领导一大早在小院里抬头看天,说小雪没雪呀!
我在身后接她的话:“小雪没雪,大雪也没雪哩。我们这个地方,啥时候有雪?”
“也是。小时候经常下雪,冰凌挂在屋檐下,一排排。长大以后就再也没见过屋檐挂冰凌了。”
我正想说说温室效应的道理,她的思路跳跃,突然问道:“22日,怎么许多节气都在这个日子?好像夏至冬至都是,春分秋分也差不多。”
这不是她的发现。她发现不了这么复杂的现象,除了医学方面。是她对节气问题懵懂了许多回之后,我一字一句告诉她,请她务必记住:二十四节气每月安排两个,一个在上旬的4日或者5日,一个在下旬的21日、22日或者23日。这里的日期,都是阳历。这是法定的。这个法,叫历法。她留下了模糊的印象,故有此一问。
不过这个问题问得好。尽管回答过许多次,但丝毫不影响我再次作答的积极性。在领导面前展示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再多的重复也是值得。
于是我就跟在她身后嘚啵嘚啵。
正说到地球中轴的倾斜造成地球四季的形成,老婆大人的思维再次跳跃,问:“这些青菜叶子咋黄啦?要浇水,水份不够。”
我知道,再说地球中轴线已经没有意义。
但可惜的是,我的科学脑细胞已经动员起来了,非说不可,不然有闷坏的可能。只好借博客这方天地一吐为快。对不起啦,各位。
为啥二十四节气固定在阳历的日期上?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阴历与阳历。
阴历,就是月亮历。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在地球人看来,也就是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这一个月多少时间呢?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当然,这里的日、时、分、秒,是阳历的计时。
古时候有些民族的人们眼睛就盯着月亮过日子,月圆了就来喜庆,月缺了就辛苦劳作去。凑瞒了12个月,也就是月圆月缺了12回,就算一年过去。这本来也可以,阴晴圆缺,日夜轮回,也可以生生不息。但后来人们发现除了日夜轮回,还有季节变换。而这个季节的变换很奇怪,前年是三月春暖花开,去年就推迟到四月,今年到五月了还未见动静。这就有点乱。不是有不误农时么?你不知道季节变化的规律,如何不误农时?
于是人们就探索季节变化的奥秘。
据说是古罗马人最早发现地球上四季的形成不是月亮圆缺所致,而是地球转动所致,从而发明太阳历,后来就演变成今天的阳历。
这是个啥原理呢?
尽管在今天的知识体系里这历法属于中学课本的范畴,但说起来还是有点复杂。
地球围着太阳旋转,就好比小孩子骑旋转木马,围着中心的柱子转。柱子是中心线,木马旋转一周就形成一个平面。这个好理解。复杂的是,这个木马在围着柱子转的同时,自己还在转动,叫自转,转动一圈就是一天。更为复杂的是,它自转的时候还是歪着转,就是木马的中轴线与围着柱子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平面不是垂直的,不是90度角,而是66.5度。等于倾斜了23.5度。地球上关于季节的全部奥秘都来自这个23.5度。
要说清楚这个奥秘,真的有点难度,要有点想象力。反正我家领导虽贵为教授,本老头虽诲人不倦,她至今还是不明白为啥这小小的倾斜度就可以造成若大的地球寒暑交替四季分明。
如果有朋友好奇,也想探索探索,就在黑夜里点一盏灯,用黑布套把灯泡套起来,只留腰间一条缝,透出光线。然后捧一个小球,围着灯一边自转一边公转。注意斜着捧球,让小球的中轴线与灯的垂直线不平行,始终保持23.5度的倾斜度。你这样做了,就会发现在旋转的过程中,灯光会直射在小球不同的位置。最初直射在球的中部,然后下移,到一定限度之后,直射的光线回归到中部,再上移。
大家知道,太阳光线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最强。光线斜射的地方,热量微弱。这就是地球季节变化的全部奥秘。
我们回过头来看,如果没有这个倾斜角度,地球不是歪着转,太阳直射地球的光线就会固定在某些纬度上,就不会在地球的南北半球移动,地球南北各地从太阳上获得的热量就不会有变化,因而各地气候也不会有变化。
好了,明白了地球旋转的道理,说阳历就很简单。阳历的主要精神,是把地球围着太阳自传一圈定为一天。这一天分为24小时;同时把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周定为一年。现代人经过精确计算,这一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
这个阳历,严格意义上说是地球历,准确地揭示地球四季变化的规律,帮助人们不误农时。
两相比较,我们就明白月亮历不科学,或者说没什么实际意义。当然可以预测潮汐,还有月圆月缺。作用嘛,看看潮涨潮落,写写风花雪月,如此而已。
好在我们老祖宗自古就知道洋为中用,发现单看月亮还不行,还得看太阳,于是发明农历。农历就是在月亮历也就是阴历的基础上修正,加一个闰月,形成有特色的农历。我们现在知道,一般三年过后,农历就要闰一月,这一年农历就是十三个月。准确地说,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为啥要这样?就是因为阴历一年才354天,比阳历少了11天。你不这样弥补,季节就全乱了。所以说,我国的农历是中西结合,是阴阳历。
而且我们的老祖宗为了不误农时,还制定24节气,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啥时候干啥事,都一目了然。更为聪明的事,这24节气看上去是农历的范畴,其实与农历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依据阳历来确定日期。这就与自然规律完全吻合了。
只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使用的农历隔几年要加一个月,也让人觉得多此一举,完全用阳历,去掉农历,不就没有这个麻烦么?
记得小时候我们老家有一种特别的职业,春节前后有人敲着小锣上门报春,送一张红纸。我母亲很高兴,总要回赠人家一点什么,或者一把豆子或者一把花生,不会让人家空手离开。然后就叫我们认字的孩子看看,什么时候立春,什么时候谷雨,什么时候芒种。谷雨芒种是大忙的季节,她要提前知道。她很清楚,每年的农忙季节日子都不一样。她弄不明白为啥会这样。如果什么日子干啥农活都基本固定下来,她一定更踏实。
我国早在辛亥革命之后就正式采用阳历,为啥至今还要农历?这就是一个文化传统问题,也是一个民族习惯问题。五月初五过端午,八月十五过中秋,正月初一拜大年,大家习惯啦,怎么能变呢?于是,就实行双轨制。这边,生产生活用阳历,那边,祭神祭祖用农历,两不耽误。
说到这里就想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些真的只是历史传承,像古董一样,看看可以,研究一番然后发一点思古之幽情,但要说有多少鲜活的生命力,真不敢苟同。
又顺便说说有些年份一年366天,是怎么来的。前面说到地球围着太阳公转一圈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我们安排一年365天,就不够了。剩下的5小时48分46秒就累积在那儿,差不多四年累积成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二月份。这一年的二月就是29天。这叫闰年。
好啦,说完啦,谢谢您的耐心!
有衷心敬佩本老头学问了得的,请猛烈鼓掌;有火眼金睛发现本老头不懂装懂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请保持缄默。说实在的,我就是图一乐,又没有收谁的银子。再说了,看博客的朋友三观就像景德镇的瓷器,早就瓷化成型,我如何胡说都不能影响于万一。又再说了,而今眼目下,你不说说天文地理,又说啥呢?
各位冬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