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聊孩子
(2018-12-27 04:21:25)
标签:
财经冬至孩子出息回报 |
分类: 人生感悟 |
炉边夜话聊孩子
天气骤然变冷了。
冬至过后,我们这儿亚热带地区也一片萧肃。一阵雪粒子啪啦啪啦下过之后,窗外就仿佛凝固了一般,连鸟儿都没有一只。
许多朋友在博文中欢呼漫天大雪,其喜气洋洋情不自禁。我们这儿没下雪,估计整个冬天也不会下雪。但本老头也期望着有雪花飘飘,给大地装扮白茫茫一片。
其实人们盼望下雪,不为美丽,而为温馨。
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冬天会下雪,下大雪。有时候早晨还在梦中,母亲就欢快地喊着,下雪啦,好大的雪,门口都封啦!然后就走进我们的房间,叫我们睡觉,说下雪做不了啥事,好好睡觉。我们哪里还能睡呢?一想到不要上山砍柴火,也不要下田打猪草,可以在家歇着,蹦地就爬起来了。然后列队在门口,缩着脖子看这棉絮一般的雪。母亲说,别看啦,去生炭火。于是大家又赶紧把门关上,关得严严实实。这一天,父母他们就做点手上活计,我们孩子就围着炭火说话。偶尔母亲还会拿出一些藏匿很深的小吃来,花生啦,酱品啦,每人分一点。我小时候对家庭印象中最为温馨的就是这一幕。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温馨的一幕再也回不去了。
不过如今科技发达,天涯若比邻。我们可以在这儿,在这虚拟的世界和天下朋友就着这漫天大雪说说话。可以么?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本老头没有鸡黍,也不打算与各位话桑麻。
说点啥呢?
说说儿女如何?
我们都是为父为母之人。当然许多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不管辈分有多高,为父为母是基础。作为父母,我们一路走过来,对儿女总有许多期许,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期许。
有些啥期许呢?
我想了一下,期许者有三:一曰有出息,二曰有幸福,三曰有孝心。
最初多半是期望孩子有出息,为此啥苦都能吃,啥代价都愿付。你看天下的父母,为了孩子有出息真的是含辛茹苦无怨无悔哟!我一个姐姐,八十年代为了供养孩子读书,每回赶集挑一旦蔬菜走十几里地,舍不得花两毛钱坐车。村里人说她不爱惜自己,她说力气用不完,钱会用完。我的这个姐姐姐夫就是这样克勤克俭供养女儿读完大学,在十里八乡首屈一指。
孩子上大学了,然后工作了,有了稳定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在老百姓看来就是有出息了,做父母的然后期望啥呢?
期望孩子有幸福。出息很重要,出息是幸福的基础,没出息一般就难有幸福。但出息又不等于幸福。许多看上去有出息有成就的孩子,其生活并不幸福,很不幸福。幸福的含义也很简单,事业顺遂家庭美满,也就是安居乐业吧。为此,许多父母尽其所能,甚至绞尽脑汁。先是操心孩子的婚姻,然后操心孩子的生育,生子之后又操心第三代的教育成长,总之没完没了。这么说吧,但凡影响孩子幸福的坎儿,都想一一铲平,让孩子心想事成,幸福满满。
说到这里,想起我的一个朋友,比较清高,平时不太与人交往。有一天老两口上门来,还带了礼物。寒暄半天,没说明来意。快要走了,老头子才吞吞吐吐说,要我帮个忙,说我一个老部下有个儿子,他们认得,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能不能帮他女儿牵个线。我一听就明白了,赶紧说好、好。他们的独生女三十了,理解呵!在门口与他们挥手告别的时候,我就想到:可怜天下父母心哟!
孩子成家立业并安居乐业了,然后呢?为父为母的也老了无能为力了,对孩子还有啥期望呢?
本老头观察,这时的期望就是有孝心。这个期望性质不同,转了一个弯,是想着孩子能回馈自己,给自己一点照顾,一点爱心。
是这样么?
多半如此,但也不完全。有许多高境界的朋友,到了第二个阶段,只要孩子生活幸福,就没有啥期许了,好像完成了任务一般就安心过自己的日子。就像非洲草原上的母狮,将小狮子喂养大了,就赶走。走了之后就与己无关了,不会想着小狮子有朝一日会叼一块肉回来孝敬自己。许多朋友正是具有这样超脱的思维,因而过得极为潇洒。
但是大多数朋友不能这样超然。他们在孩子独立生活并有所成就之后,不管有多大的成就,只要超越了为父为母能够掌控的范围,他们就会心生一种期许,期望孩子能够照顾自己,那怕只是回头望一望也行,表明自己还在孩子的心中。
本老头有许多处在这样状态下的朋友。如今他们当然还期望孩子有出息,期望孩子有幸福,但这些期望多半只是期望,自己爱莫能助。更多的期望是孩子有孝心。因为,他们老了,成了弱势群体,很需要孩子的关怀。
本老头做这样的分析,合乎阁下您的心理么?
您要问我,本老头天生异秉,一向比较自我。早年对孩子没多少期许,孩子属于自然生长类。如今老了也就不敢有什么期许。这就很超然啦!
我就想呀,如今的人们经济条件都不错啦,培育孩子多半不会有经济上的困窘,而是目标上的高企。总想着要如何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为此殚精竭虑,甚至超出自己所能。这就有点用力过猛啦。用力过猛的结果是自己很累,孩子也累,搞得一家人紧张兮兮,效果并不好。更主要的是,你付出很多,无私奉献,孩子长大了有点出息,你就很自然产生回报的要求。付出越多,回报的要求越甚。这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天底下的父子母女们为此闹不愉快甚至恩恩怨怨的不在少数。
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改变观念,努力做好自己,而不是努力塑造孩子,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效果会好很多。而且,以后与孩子相处也容易得多。
我这炉边夜话,说得可对?
天冷了,朋友们别逞能,多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