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孟晚舟事件看法治的政治性
(2018-12-14 04:37:18)
标签:
财经华为技术制裁爱国 |
分类: 时事评论 |
从孟晚舟事件看法治的政治性
孟晚舟事件牵动国人的神经。
本老头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把思考的结果放在这儿,供朋友们批评。
第一,孟女士触犯了美国的啥法律?
根据零星的报道,据说美利坚指责孟女士指使一个下属公司通过美国一家银行与伊朗进行交易,并谎称这家公司与华为无关,使这家美国银行陷入被制裁的危机之中。这就有了两个罪名:一是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法律,与伊朗做了生意;二是违反诚信原则,实施了欺诈。
本老头思考:如果这是真的,照理不是你的国民,又不在你的国土上,能说是犯了你的法吗?估计美国佬不这样认为。因为华为的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美国佬会觉得你买了我的产品和技术,就当遵守我的法律;你经过我的银行做交易,就当遵守诚信原则,否则就要惩罚你。这可能就是我们外交部说的长臂管辖。
本老头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为啥要买美国的产品与技术?没办法,它的先进。为啥要经过美国银行做交易?也没办法,美元覆盖全球,美国金融统治世界,绕不开它!
还有一个问题,美国佬的长臂何以能够伸那么长?很简单,它有许多小兄弟,愿意接长它的手臂。比如这次加拿大拘留孟女士,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美利坚之所以能够长臂管辖,拿国内法去惩罚国际,当世界警察,一切还是靠实力说话。
这是一个现实。我们的企业走向世界,在没有能力拒绝美国技术也没有能力回避美元和美国金融系统的时候,就当小心翼翼。
我们要不被人家长臂管辖,无他,快快强大。
第二,美国的法律真的与政治无关吗?
人们常常对西方的法律有一个印象,以为就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一旦上线运行了,就是一个完全客观的存在,只要条件齐备触动了它,它就自动自发地运行,而且会有自动自发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客观的,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说,法律与政治人物的态度无关。
是这样么?本老头觉得不尽然。从这次孟晚舟事件当中,人们看到了美国执法的选择性。
就说对伊制裁,世界上有许多公司许多个人在运用美国的技术与产品通过美国的金融系统与伊朗做生意。美国为此天天制裁,今天制裁这个明天制裁那个,但之前没有刑事检控任何个人,孟女士是第一人。这就很容易让人们猜想美国想借此打压华为。
可能会有朋友说,美国的司法系统是独立的,总统无权干涉。这个可能对。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司法是人去司法,而不是机器去司法。司法系统做决策的还是人。至于这一次逮捕孟女士是谁做的决策,这个不重要;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人,也不重要。总之是人的决策。人的决策就有主观动机。而这一次执法的选择性就凸显了政治性。如果是一个系统的共识,那就更可怕,说明整个系统的政治目的高度一致。这个政治目的就是打压华为,让美国再次伟大。
事实上,美国的确有许多精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主张的。这没什么稀奇,也没什么可谴责的。这就是爱国。
所以,法律为政治服务,也是普世价值。只是,法治与人治相比,在法律的制定上相对民主,在法律的执行上相对客观而已。也因为那些法治国家法律的相对权威性和客观性,它的政治性就更为隐蔽。
人治经常被人诟病,不是人治为政治服务,而是人治的随意性,以及这种随意性对社会的破坏性。我们应当学习法治,实行法治,完善法治,把爱国强国的政治隐含到法治里面去,使爱国强国的政治变得更为强大,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