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法无定法
(2018-09-27 09:57:49)
标签:
财经教育鼓励规矩理解 |
分类: 人生感悟 |
孩子教育法无定法
如何教育孩子,有许多普世真理。但要是把这些看上去无比正确的真理放在一起,有时候就会打架。
比如低龄孩子要以玩为主,不要过早啃书本,这无疑是真理;要重视学前教育,趁早开发孩子的智力,无疑也是真理。
比如要尽量避免孩子与人纠纷,培养温良的习惯,这无疑是真理;要放手让孩子与各种人打交道,从而学会忍让也学会坚强,无疑也是真理。
比如教育孩子要多用拇指少用食指,这无疑是真理;不能一味地肯定也要给孩子挫折感,无疑也是真理。
比如要给孩子自由的天空,不要让孩子有拘束感畏惧感,这无疑是真理;要坚定地对孩子说NO,让他从小敬畏一些规矩,无疑更是真理。
还有很多。但凡有一条真理,就有另一条真理站在对面。
于是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里的公与婆,不仅是爸爸和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这么多人参与孩子的教育,如果坚持的是不同的真理,那这个家庭就比较热闹。
本老头列举这些想说点啥呢?
我想说的是,法无定法,理无定理,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里的实际是啥实际呢?首先是孩子的秉性。孩子到了能说会走的年龄,就有独特的秉性表现出来。有的拘谨,有的外向;有的胆小,有的豪放;有的机敏,有的木納;有的自律,有的张狂;有的能够专注,盯着电视半天不挪窝,有的就小猫钓鱼有一副善变的心肠;有的很在乎荣誉,有的就只在乎你给什么不在乎你掏心掏肺的赞扬。这个就是实际。搞清楚这个实际,接下来该如何做,就很简单了。比如对拘谨且自律甚好的孩子,你就要鼓励为主,小心呵护,反之,对那些任性的一天不管教就无法无天的孩子,你就应当果断地拿出家法来,以正纠偏。
如果你老人家一时搞不清自家孩子属于哪一款,没关系,问问自己的父母,自己小时候是个什么德行,一般可以类比,出入不大。
我要说的第二个实际更为实际,就是自家的实际情况。如果你的家境甚好,有非常多的自由非常大的自由,你的孩子长大之后啥都不愁,你就可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从小不必严加管束,也不必好好学习,放手让他去玩,尽情展现天性,展现创造性。许多有钱有势人家的小孩,小时候就是这样过来的,后来照样很有成就。但如果你不是,没有这许多的自由,就不能这样。如果财务上没有获得充分的自由,你的孩子未来还需要为五斗米折腰;如果社会地位上没有获得充分的自由,你的孩子未来还要到处求人,那你就不能这么潇洒。一句话,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和别人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那就对不起,上述许多看上去无比正确的教育真理,最好先放起来,拣那些最原始也最无情的办法用起来,让你的孩子受点委屈,以便他能够在起跑线上脱颖而出。比如你就要给孩子定任务,讲规矩,趁早进入跑道,而不能让他率性而为。因为,你没有让孩子率性而为的资本。道理很简单,你要是信奉自然成长,只怕没机会成长。等到孩子明白事理的时候,已经晚了,你没有能力让他从头再来。
说到这里,想到我的一个朋友。
他很成功,自己很成功,孩子也很成功。他自己在职场上干得很精彩,已功德圆满;他孩子名校毕业之后成家立业,正志得意满。但这个老兄最近比较烦。
烦啥呢?说孩子否定他,不是否定他的职业,而是否定他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他那个名校毕业如今春风得意的儿子在教育他儿子的时候奉行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散养,完全放任。孙子要吃什么,立即奉上,孙子不吃什么,立即撤下;孙子要上街,立即披挂出门;孙子要看电视,半夜都得爬起来。总而言之,百依百顺。对此,我那朋友看不下去,提出异议。但儿子说,不想重蹈覆辙。
啥覆辙呢?就是他小时候所受到的严格管教。我那朋友管教小孩有一套,有五不准,十必须。为了贯彻这个五不准和十必须,他还备了一个戒尺,犯了不准的,没有完成必须的,戒尺的干活。靠着严厉的约束,他把这个调皮的儿子整过来了,整出息了。他一直引以为豪,谁知道如今孩子全盘否定他。
这让本老头深思。
我想呀,朋友当年的做法总体上没有错。他不这样严格管教,他的儿子就一定形如放羊,荒废了。他一个农民的儿子进城,还有啥能耐在儿子读书之外为儿子谋一个好机会好前程?
他的儿子要改革老子的教育方法,也没错。当然,是不是应当百依百顺可以讨论,但废除那些不准和必须,是合理的。他的儿子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更多和更大的人生自由,可以为孩子的人生提供更多的选择。这就是说,他有一定的资本让孩子接受素质教育,而不必在起跑线上与别人家的孩子挤破头。
这里,就是一个互相理解的问题。
我跟朋友说,你应当高兴,因为你家自由了,自由一大圈;你家进步了,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