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结构调整贸易战节奏形势 |
分类: 时事评论 |
去杠杆的节奏被打乱了么?
6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累计释放7000亿流动资金。
这是啥意思呢?就是中央银行把7000亿还给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去放贷款。
孤立地观察这个消息,没什么意义。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把控信贷资金的总开关,需要收紧银根的时候,就提高准备金率;需要放松银根的时候就降低准备金率,这是一种很平常的操作。
但联系起来观察,就会发现这次降准,不一般。
这几年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一直强调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年初经济工作会议,还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经济工作的第一位。政策很清楚,就是要降低企业负债,化解金融风险。而降低企业负债,达到去杠杆的目标,就是要严控信贷规模。而如今,却是降准。降准就是央行放水,银行有钱了,必定增加信贷规模。也就是说,对企业不是去杠杆,而是加杠杆。
这就说明,半年之内,政策起了变化,很大的变化。
为啥会有这么急剧的变化?
是原来的政策错了么?不是,去杠杆是对的,非常对。我国企业的负债率太高了,上市企业负债率接近70%,达到了危机的临界点。企业高负债运行,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足,一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资金链断裂。如今的企业都在产业链上生存。一家企业危机,就可能拖累许多企业,产生大面积的危机。这就是中央要去杠杆的初衷。如果经过几年努力,把企业的负债率降到60%以下,上市公司在50%以下,那就强壮了,风吹雨打也能闲庭信步。
既然是正确的政策为啥要急转弯呢?那是因为形势变化了,政策必须跟着变化。最大的形势变化不在国内,而在国际。最主要是与美国的贸易纠纷,使我们不得不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大家知道,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即将开打,我国对美出口将会受到巨大影响,几千亿美元的货物有可能不能发往太平洋彼岸了。这是一个不小的危机。
首先,受影响的企业一旦出口受阻,就要花时间寻找下家,其货物就会积压,就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这个时候,银行就不能去杠杆了,应当增加信贷投放。
其次,一大批出口企业出口不畅,不少企业就会因此关门,就会影响就业,必须另找就业的出路。最现实的出路就是发展中小微企业。如何发展?最关键的是资金。如果这个时候还是强调去杠杆,向高负债的企业抽血,无疑会使中小微企业萎缩,与形势的要求相背离。所以这次降准,特别提出定向降准,对邮储和农商行的降准,有2000亿指定要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形势比人强!形势变化了,政策必须跟着变化。尽管有一些政策是好的,但放在当下就不行;尽管有一些政策有很大的副作用,但能够救急就必须使用。这就是经济政策的局限性,它总是一种利弊权衡的结果。
这也说明调整经济结构异常艰难。因为有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会打乱调整的节奏。不过,只要认准方向,不改初衷,一旦条件允许就及时回到结构调整的轨道上来,目标可期。只是,要有耐心,还要有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