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广告说得像真的一样
(2018-05-12 04:20:56)
标签:
财经广告真实新闻幽默 |
分类: 时事评论 |
有一些广告说得像真的一样
本老头特别厌恶电视上的有些广告。
一个是粗暴。正看得起劲,到了关键时刻没了。就好比球员临门一脚,眼看着球飞过对方球员的头顶,直扑球门的时候,比赛没了,广告来了,说足力健,说肠虫清,还有说洗洗更健康,你说恼人不恼人?此时此刻如果广告商在跟前,怎么着也要上去打几拳,以解心头之恨。即便被人家打翻在地,也在所不惜。
一个是恶心。近来吃饭的时候老播啥丹清。一排老人站在那儿数来宝,一个接一个说治便秘。你说还有啥胃口,还有啥生趣?
还有一个就是没完没了的重复。大伙还记得有款补脑子的药叫啥啥金吗?有一段时间一开电视就是这啥啥金。那两个动画老头老太在那儿扭捏作态,到处霸屏,让你逃无可逃。
要历数这些广告的恶形恶状,罄竹难书。
最让本老头难以忍受的还不是上面说到的这几出。粗暴也好,恶心也好,重复也好,不管怎样,人家不遮不掩,直截了当。商家要卖他的东西,希望你留下记忆。其形可恶,其情可原。而且,据说也不是完全没效果。尽管在这样的时刻留下的记忆不是很好,但记忆多了,慢慢就会淡化记忆的场景,只留下商家要推销的商品。这也是广告推销的一种技巧。叫什么不知道,本老头暂且称之为恶心推销法。
本老头最难以忍受的还不是恶心推销法,而是新闻推销法。
大家注意到最近有种茶的广告么?这就是新闻推销法。没有名人,没有明星,只是几个据说是茶叶专家的老师傅在那儿对着镜头叙述,说他们走遍了几大名茶的主产区,找到了制作名茶的传承人,精心制作了这款特色茶叶。然后说,您喝上一口,表示满意,我们的任何付出就都值了!这哪里是在做广告?明明是新闻采访;这哪里是商业行为?明明是在做文化传承,做慈善事业。
还有一个广告,推销牙膏的,也让人视觉混乱。以前是一个穿白大褂的大夫在那儿讲解牙病是怎么回事,很有学问的样子。然后话锋一转,说用某某牙膏,就可以了,而且详细解说这款牙膏的治病原理,不由你不信。最近换了一个画风,一个专家模样的女士在那儿跟你聊,说牙酸,牙痛,用了某某牙膏,好啦,又可以吃她喜欢吃的东西啦!非常平实,好像夜间播出的市民百态。
更有一款手机的广告,别开生面。这款手机叫爸爸死吧,很不吉利。人家说用瑞士的小牛皮做外壳,还请了瑞士的啥专家亲自操刀。为啥要与瑞士连在一起?据说要把手机打造成男人的腕表一样,成为男人的第二件首饰。然后出来一个外国老头,说得像真的一样,你要不信简直没有天理。
如今新闻推销法,配合煽情手段,方兴未艾。
经商的朋友要把东西卖出去,着实不易。如果本老头干这一行,估计也会绞尽脑汁想法子做广告。如何做,没细想。不过,借助新闻手法来做广告,我不干,一定不干。因为这样子搞法,猛看上去像真的一样,人们很容易接受。但既是广告,就不免多次重复,不断播出。受众第二次看到,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就不好了,就会心理逆反。比如那个茶叶,我就提请我家领导千万别买,还有那个牛皮手机,也问都别问。
不去问津不完全是因为逆反,还因为这样的好东西,你说都是专家定制,像真的一样,那就一定价格不菲,我们也买不起。
电视播出的许多广告夸张的成分多,虚假的成分也有。即便有一些是真的,没有水分,也因为假作真来真亦假,让人反感。这是商界的悲哀。什么时候电视广告有点文化意蕴,有点审美价值,有点社会责任,另加一点幽默感,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就皆大欢喜了。
忽然想到,本老头写这些会不会被人告发侵害商誉,然后被人跨省追捕?朋友们,您们看了就看了,别声张!本老头老了,根本跑不动。人家不用追,一抓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