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wto替代国钢铁优势 |
分类: 财经漫谈 |
替代国价格之争的背后有我们的一些尴尬
这几天我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新闻比较多。因为昨天是我国加入WTO15周年。按照当年加入WTO的协定,从今年12月11日起,各成员国如果与我国发生贸易纠纷要发起反倾销调查,就应当采用我国国内的价格而不是替代国的价格作为评价样本。可是,美国佬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也不承认,日本这几天也说不承认。这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说,贵国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反倾销调查时仍要采用替代国的价格来作为样本。
对此,我国坚决反对,要求各成员国履行协议,承担义务。
在这里先要说说什么是替代国价格。
按美国反倾销法的有关规定,确定非市场经济出口国的公平价格与市场经济出口国的方法不同,实行的是所谓“替代国价格方法”。也就是由美国从市场经济国家中选择一个被认为是可比的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替代国,以其相应商品价格作为公平价格的依据。然后,以非市场经济国家出口产品报价是否低于用替代国的“公平价格”,来判定是否对美构成倾销。美国佬是西方的老大,西方各国一看这个法律对他们有利,于是纷纷效法。
很显然,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无理的。当年我国加入WTO的时候,西方国家说你不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在反倾销调查时要采用第三方也叫替代国的价格来作为标准。我国委曲求全,同意了。但协议同时写明,加入WTO15年之后,这个过渡期完结了,替代国的做法自动取消,各成员国一旦与我国发生贸易纠纷要启动反倾销调查,就要采用我国国内的同类产品的价格来作为样本。当年签订的这个协议并没有设定一个前提,必须由各成员国自行认定我国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15年之后弃用替代国是没有前提的,无条件的。如今西方国家用国内法来对抗国际协议,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斗争的焦点很清楚了:一个坚持采用替代国的价格,一个坚决反对替代国的价格。
本老头站在爱国的立场,也是站在真理的立场,坚决反对替代国的做法。但反对之后,又有点尴尬。
西方国家为啥要坚持采用替代国的价格,而不愿意采用我国国内的价格?就是因为替代国的价格一般会高于我国国内的同类产品价格。这里面牵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政治利益不好说,经济利益很明显。西方国家坚持用替代国价格,就很容易认定我国的出口属于倾销,从而征收很高的倾销税。比如美国曾经向我国的电视机发起反倾销调查,采用新加坡的价格作为公平价格。结果,新加坡同档次电视机其价格比我国的电视机要高出40%。于是,我国电视机即便按照国内的价格销往美国,并没有人为压低价格倾销,也被认为倾销了,要征收倾销税。这几年西方国家纷纷对我国出口的各类钢材发起反倾销调查,采用的是西方国家的所谓公平价格,远远高于我国国内的价格,于是就被认定倾销,要高额征税。
这里的关键是我国的出口商品成本较低,售价也就可以低廉。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正是这个优势,值得我们反思。反思之后,就有点尴尬。
我国产品相对低廉的成本,是怎么形成的呢?说来不好意思,不完全是因为我国的劳动生产率较高,不是。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比较低的。照理我国商品的成本应当高一些因而售价也要高一些才对。这是为啥呢?只因为我国企业在别的方面可以有较低的成本。比如土地。许多地方政府低价向农民征收土地,然后低价转让给企业。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甚至喊出一元一亩的诱人口号;又比如劳动保护。许多企业在劳动保护方面支出很微薄,致使工人在危险中生产。最近煤矿事故频发,大量工人死亡,就是例证;还比如环境保护。我国许多企业并不把环保法当回事,肆意排放有毒物质。企业节省了环保的支出,但全社会承受了污染的成本。看看最近京津冀一带的雾霾,就知道我国钢铁成本低廉的奥秘了;最后是工人的报酬。我国按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但工人的工资还处于欠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许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还没有社会保险。企业为此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节省的这一部分正是工人的血汗。
因此可以这么说,我国商品低价格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源于企业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对劳工的严重剥削。如果在土地供应方面,在劳动保护方面,在环境保护方面,在工人权利与福利方面像个文明国家一样严格依法办事,各种产品的成本势必大幅上升,出口商品的低阶优势势必就不复存在。
所以,我们在打价格战的时候,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明白我们的低价不值得炫耀,而是一种令人羞愧的现实。应当着力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形成让世人心服口服的价格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