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投贷联动应当缓行

(2016-11-29 05:00:08)
标签:

财经

投贷联动

风投

头痛医头

整顿

分类: 财经漫谈

投贷联动应当缓行

    啥叫投贷联动?

    俺放一则消息在这儿,大伙一看就知道了。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国家开发银行25日和北京仁创生态公司签订“投资+贷款”合同,并在当日同步到位3000万元投资、3000万元贷款。这是国开行成为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后的第一个投贷联动项目。

又放贷款,又投资,这就叫投贷联动。

为啥说应当缓行?听本老头从十万八千里说过来。太远了?好,就从十里八里说过来。

这是创新么?绝对创新!以前的银行只贷款,不投资。如今既贷款又投资,在经营范围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还不只是经营范围扩大的问题,这标志着银行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贷款是做什么的?就是借钱给别人,到期要收回的。银行把别人存入的钱再借给别人,存款与贷款之间有利差,银行就靠这点利差活命。如今好了,银行不仅做存贷款的生意,还做投资的生意。啥叫投资?就是入股,做股东。我把钱给你,让你去经营,赚了钱按股份给我分红,要是亏了,就分文没有;要是破产关门了,就血本无归。这就叫投资。买股票就是投资,所以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投资与贷款最根本的区别是,贷款可以要回来,借款人不还可以打官司,法院会支持;投资失败就不存在要回老本一说了,你要打官司,人家就会笑。

按说银行有钱,贷款给别人也行,投资给别人也行,人家自主经营,自己说了算。但本老头发现我们特色之下的银行,搞投贷联动,就有点不宜。

首先不宜的是有违法律。我国去年修订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看到了么?银行不得向企业投资,这是法定的。最后一句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里说的是国家,不是政府。银行能不能向企业投资,应当经过人大定夺。很显然,我国人大并没有这方面的另行规定。至少目前还没有。在法律没有修订之前商业银行这么干,就是违法。

 其次不宜的是有违国情。说有违法律,这是小儿科。我们国家改革创新日新月异,许多法律滞后,大伙一边改革一边违法很正常。因为改革就要违法,一切照法律法规来就无法突破。本老头说银行不宜搞投贷联动,不会幼稚地认为法律有什么禁锢,而是觉得我们这样的国情之下银行搞投贷联动,后患无穷。

 第一个后患是银行的财务风险很大。大家知道,这种投资等于风投。按照发达国家风投的经验,风投项目中有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许多风投基金多年投资都血本无归。这本来属于正常现象,但我国的银行基本是国家所有,银行的资金基本是老百姓的存款,这与国外的风投基金不同,很不同。我们的银行从道理上说,不该承受这样的风险,也不能承受这样的风险。而且,如今银行的不良贷款日益上升,银行已经不堪重负,要是再增加投资的风险,只怕银行承受不起。

 第二个后患是银行的道德风险很大。朋友们,银行放贷款的背后就有很大的道德风险,而贷款是要还的,而且还要担保抵押,投资,啥都没有,败光了还可以一分钱不还,这里面的利益就太大了,寻租与求租的驱动力非比寻常。在外国,一个创新项目能够争取到风投基金,那是非常幸运的事情,等于天上掉馅饼。我们这里要是银行来搞风投,拿到钱不用还,还不花样百出挤破脑袋呀!在这样的诱惑之下,银行投资就会成为一个腐败的陷阱。可能有朋友会说,国外的风投基金不是一样投资么?这个不一样。我们是国有。国有是啥意思?就是这东西不是我的,但我可以支配。当你有权支配别人的东西为自己谋利益又甚少制约甚少顾忌的时候,要不谋私真的有点难度。

 本老头针对投贷联动这个新生事物,看了一些报道,原来去年银监会就在推这个东西,以便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我就想呀,如今各个部门讲政治,为了保增长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呀!但热情是好的,态度也是对的,方法不一定对。证监会提出要优先让贫困地区的企业上市,吓得股市投资者跑路;银监会要银行搞风投,会不会吓走储户不敢到银行来存款呢?

其实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外有现成的路子呀,不妨拿来主义。风投基金就是一个很好地办法。朋友们会说,没有人搞风投呀!这就要反思了,为啥?当下民间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那财政拿钱呀,成立风投基金,总比银行去搞要名正言顺一些。本老头大胆预测,不要几年,当银行的投资损失大了,可能又会来一次清理整顿。整顿啥?投贷联动呀!

要银行搞投贷联动承担风投的风险,说到底,还是计划经济的思维在起作用。在决策者的脑海里,认为发展是当务之急,有钱就要出钱,有力就要出力,至于合适不合适合法不合法,那不紧要。至于后遗症的问题,更不紧要。问题暴露出来,总是多少年之后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吧。我们就是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直这么过来,还要一直这么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