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工作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2015-11-26 05:41:57)
标签:
管理精益求精助人为乐治大国烹小鲜 |
分类: 人生感悟 |
有一些工作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给大家讲个故事。纯粹是故事,大家看了就了,不要浮想联翩。
早先我们单位有个职工,姓李,大家叫他大李,很另类。
另类在哪里呢?在员工的眼里,他是一个能人。比如专业技术比赛,他总是种子选手,样样冒尖;写出来的论文,总能在系统中获奖,无人能及。
他不光是能人,还是一个好人。谁家有点什么困难,只要帮得上,这老兄必定义无反顾。那年月大家穷,据说他借出去的银子真不少,还不还好像都无所谓。
如果到此为止,就不算另类,是正类。这老兄的另类是喜欢犯上,经常挑领导的刺,结果几任领导都不待见他。
其实后来人们分析,他跟领导对着干也不全是为自己,大多是为群众,是一种爱打抱不平的天性在作怪。
比如分房,房改前最后一批,大家眼睛都盯着。领导搞了一个方案,说领导层一挡,中层一档,普通员工一挡。他就带头反对,说不能这样干,应当由工会委员会制定规则,统一打分。这一闹,领导就没办法,因为他说的在理,群众拥护,于是就改为打分制。大家知道,事情一旦公开出来,规则就不得不照顾公平。结果哩,一些老职工排在了中层的前面。
又比如节日值班。领导都是带班,名义上的,可领加班工资时一点不含糊,一天三天,而坐班的值班人员按小时领加班工资,一线柜员则没有加班工资。这是惯例。但他觉得不公平。有一年职代会,他也不搞提案,直接在大会上站起来说事,让台上的领导面面相觑。一把手有点水平,问旁边的副职:有这事?大家只好点头,然后微笑,以示这是小事,他们都没有在意。人家一把手不笑,很严肃,说要纠正,立即纠正,领导不能发三天,一线的员工应当按规定发加班工资。
这样的事情有几回,他的声望就高了,员工有些什么意见要求就喜欢跟他说,好像他是公认的代言人。
不过,尽管群众拥戴他,但领导觉得他不够听话,一直防范着,连个中层职务都没有给他,使他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正当领导伤脑筋如何使用他的时候,这老兄死了,死在出差的路上。那天他和另一个同事去搞贷款调查,路上被人家撞了,很不幸,他的头卡在破碎的车门里,死了,也算因公死亡。照理一个普通员工的死亡处理起来不是难事,但这一次领导感到棘手,因为来悼念的员工太多,都是自发的。那情绪,让领导觉得应当认真对待。
咋办呢?还是一把手聪明,说要组织追悼会,叫机关各部门所辖各单位派代表参加。办公室主任提醒说,不能呀,他一个普通员工,规格不够呀!一把手沉默一会,说,通知吧,他不同。
好了,既要开追悼会,就要写悼词。咋写呢?事后好久传出内幕消息,说那天办公室秘书去请示一把手,一把手只说了两条:第一,要突出死者做事上精益求精的精神,第二,要突出死者做人上助人为乐的情怀。秘书问:他最大的特点是急公好义,正是这一点获得群众赞赏,写不写呢?不写怕不好。领导又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就这么写吧。
这个悼词是一把手亲自去作的,反应很好。大家从灵堂出来的时候就窃窃私语,说领导这样做得人心顺民意。大李还是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赞扬,终究有公平,也是值了。
当年俺还年轻,但也知道一点世事,很佩服一把手的处理经验。
大李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意外之死激起的情绪,如果不好好引导,很容易出乱子。这里的不好好引导包括两个选择,一是不组织追悼会,放任员工自发追悼,这就可能出麻烦。要是有人悼念他为了群众利益敢于跟不公平的现象作斗争,大家想想是这么回事,再回想一下还有许多不公平的地方,于是向大李学习呼啸而来,叫领导咋办?二是在追悼会上高度肯定他为群众代言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是英雄的行为,那就更麻烦。一个单位不公平的事情总是存在,你不是教育员工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而是鼓动员工舍得一身剐去要求公平,这不是给自己点火吗?
领导高度肯定大李,肯定的是精益求精和助人为乐,这就好了。这是事实,大李确实精益求精,确实助人为乐,领导这样肯定,大家心服口服。既然心服口服,那就好好学习吧。一个单位,群众在做事上都精益求精,在做人上都助人为乐,这样的单位要不和谐也不可能了。
多少年之后想起这事,本老头还是很佩服当年的领导。领导不只是发号施令,还有艺术在其中,其精髓就在于因势利导,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有句很牛逼的话叫治大国如烹小鲜,形容举重若轻,驾轻就熟。要是反过来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估计就没有人同意。其实呀,治大国也好,烹小鲜也好,其中的有些原理是一样一样的。只要拿捏得好,一个生产队长的管理经验用来治国理政,照样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