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咱们齐步走
(2014-11-10 04:06:32)
标签:
同学同事同乡嫉妒国民性改造 |
分类: 人生感悟 |
朋友咱们齐步走
继续唠与别人较劲的话题。下面会说一些犯忌的话,要是冲撞了朋友您心中的美感,千万多担待。
本老头仔细一琢磨,深入一思考,发现国人有个通病,就是喜欢与身边的人计较。越熟悉的人,计较得越厉害。这种计较多半是比事业,比家庭,比财富,比地位,比那些令人感到荣耀的东西。
计较之后就会产生许多倾向。那些占上风的,志得意满,这里不说,只说那些处下风的。有的看到同学那么风光,想我们都差不多呀,我也可以这样,于是发愤图强。这是积极的比较。有的看到发小出息了,就自觉低人一等,自怨自艾,好像无颜见江东父老。这就是消极的比较。还有的人看到自己的同学、同事或者同乡比自己过得好,心里就不是滋味,比来比去比出嫉妒之心,嫉妒之后可能还有计谋,还有破坏。这就是罪恶的比较。说实话,看到身边那些与自己起点差不多的人洋洋得意走在自己前面,多数人会有消极的情绪。
为什么总是与自己亲近的人比较,因为这个参照系就在身边,好比较,也可比较。比如五十年代出生的北大法律毕业生,单位上有四个。这四个就是天然的比较样本。这是逃不掉的。境况差一些的那一位,就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你要是问为什么不与李克强总理比,这个太简单了,他太遥远,不好比。这个事实一般没人去揭穿。要是有人没事找事挑起这事,当事人就会说,我们是同学,是师兄弟,不在乎。真的不在乎么?多半是言不由衷。即便你心胸开阔,满不在乎,别人也会在乎,甚至领导也会这样比,觉得这样可以比出优劣。这真是血淋淋呵!
因为这是普遍心理,由此就衍生出许多恩恩怨怨。比如几个同学分到同一个单位干着同样的专业,可以肯定,要不了几年,同窗之情就会被利害关系所取代,彼此之间就会勾心斗角。这里面不完全是利益问题,还有面子问题。别人可以在自己的前面做自己的领导,唯独同学不行。大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你出头了,不就是我无能么?同事也不行。大家干着同样的工作,有些方面你还不如我呢,凭啥你就要领导我?叫我脸往哪儿搁?至于同乡更不行,你光宗耀祖,我如何见江东父老?
这些同学呀同事呀同乡呀,大家地位相当的时候,可以大哥二哥麻子哥,你好我好大家好,但一旦其中一位脱颖而出做了弟兄们的领导,那情形就不一样,一些往日的兄弟就不一定还是兄弟了。不是他心肠有多坏,而是他面子受不了。所以,如今的组织人事部门也人性化,提拔的干部多半先到异地任职。人们宁愿接受一个陌生人的领导,也不愿在自己往日的同学同事同乡手下做事。
经常有网友在网上晒同学聚会,说毕业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什么的,忆青春,话当年,情意切切,泪水涟涟。俺就想,这些同学一定来自五湖四海,不会是在同一个单位;而且一定混得都还差不多,不会一些在庙堂之上一些在街上流浪。不然,很难形成这样感人的场面。
国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由此可见一斑!
经常看到一个词,叫小国寡民。我们是一个大国家,大到人口世界第一,经济总量第二。但许多国人的眼光还是不够远大,心胸还是不够宽广,多半还只是想着眼前的那点事盯着身边的那些人,喜怒哀乐全系在别人身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泱泱大国如何成为小国寡民?俺就想到国人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拿同学同事甚至邻居家的孩子作比较,说人家的孩子怎么样的听话,怎么样的上进有出息,怎么样地让父母省心又有面子。这样不断地重复,在孩子的心里就形成极端的反感。反感谁呢?反感父母,也反感那些比他强的孩子。这就是种子,嫉妒的种子,小国寡民的种子!
想西方一些落后国家,人家不这样教育小孩,人家觉得自己的小孩是唯一,不必以别人为榜样,活好自己就可以了。那里的人们很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但不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更不在乎别人的成就会对自己有什么尴尬的映衬。他们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活着就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好了,不必为了别人的掌声而迷失自己。他们是自我又忘我。
反观我们自己,该自我的时候不自我,非要和别人比来比去,比得自己心头一片阴暗,充斥着怨气和戾气;不该自我的时候特自我,眼睛里只有那点蝇头小利,社会公德甚至连自己心中仅有的那点私德也全然不顾。
改造国民性,任重而道远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