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把慈善项目做成烂尾楼

(2014-04-18 05:01:35)
标签:

慈善

馒头

清洁工

烂尾楼

财经

分类: 财经漫谈

别把慈善项目做成烂尾楼

河南郑州这个地方经常出新闻。有些新闻事情不大,但很有标志意义,说明中原这个地方底蕴深厚,人杰地灵。

话说有个馒头店老板姓陈名梦华,该老板深得中华传统美德之真传。春节期间他 看到那些可怜的环卫工人加班加点扫雪铲冰颇为感动,宣布从 28日起,环卫工人凭工作证就可以在他的馒头店里免费领馒头,并赫然打出“免费领馒头的招牌。这年月还有吃饭不要钱的好事,有点像五八年吃食堂,善举呀!一时传为美谈。

然而没成想,这样的爱心善举竟然引发了争执。仅仅过了一个半月,也就是说324日,有3名已经不再是环卫工人的工人领馒头遭拒后,就与陈老板争吵起来,说环卫公司每个月给了馒头店一笔钱做馒头,免费馒头是环卫公司给员工的福利。这个月的馒头我还有份,为啥不给我?陈老板夫妇伤心呀,说我们献爱心不求别人感谢,但也不该招人骂啊。于是,取下免费领馒头的招牌,不干了。

这是小事一件。陈老板不干了,没什么关系,环卫工人不会因为没有免费馒头就三餐不继纷纷饿死,然后叫郑州垃圾成堆,变成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但这个事也的确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企业做慈善的新闻,说怎么关爱儿童呀,怎么照顾老人啦,慷概大方,好像义薄云天,但不久又会听到这些做慈善的企业做着做着就不了了之了,让人诟病。于是人们就知道里面的机巧。原来人家的做慈善是广告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营销。一旦觉得营销的目的达到了,或者认为再做下去对营销没什么意义了,就洗手不干,悄悄地隐退,把那些曾经被关怀被照顾的老人和孩子,丢在风中。要是有人诘问起来,就会像这个陈老板那样,找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说明之,人家有苦难言,让你心服口服。

当然,这里的陈老板是不是这种情况,不好评说。一个半月的时间,人家陈老板硬是每天送出300多个白花花的馒头,那是真金白银。据说累计送出馒头16763个,对一个小本生意的馒头店来说,也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如果没有广告的动机,纯粹爱心所致,陈老板还是呱呱叫的。只是这样的献爱心,结局倒有可能损害社会的爱心。因为本来也有爱心也想慈善一把的朋友会想呀,呵,这么复杂呀,好心变成了驴肝肺,算了吧!于是爱心就没了。

我们这个社会,正面的东西经常这样被演化成负面的东西,最后呈现给民众的就是教训。

以慈善为例。发达国家做得很普遍,付出的人很多,受益的人也很多,成为良性循环。许多事业有成的富豪,什么也不干了,专职做慈善。而在我们这儿,就举步维艰。为啥?因为政府垄断了慈善事业,不大愿意民间搞什么慈善,怕引起什么不稳定因素,因而在行政与法律各方面没有给予民间慈善有力支持。另外一方面,许多做慈善的朋友他不是真做慈善,他是另有所图。即便真做慈善的朋友,其态度也不够坚定,其方法也不得要领。有的不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包括经济的和心理的),先夸下海口,后来难以为继,结果虎头蛇尾,让人怀疑他的动机。估计这里的陈老板就有这样的嫌疑;有的不考虑复杂的情况,简单行事,一当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他就手忙脚乱败下阵来,关门了事;有的总以恩主的面目出现,要全世界感激他,受惠的人们一见到他就要匍匐在地山呼万岁,一当出现令人不愉快的情况,他就要收回成命。当然还有另一面,我们这个社会感恩的意识的确淡薄,让施恩的人觉得没味道。

我们小时候背语录经常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其实呀,如今要做点好事还真有点难。有感于陈老板的免费馒头,俺就想到烂尾楼。社会的各方面都得小心呵护哟,慈善是一个现代文明进步的工程,培养的是爱心,不要把慈善都做成烂尾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