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管理维稳利益权力 |
分类: 时事评论 |
政府的管理当该紧就紧该松就松
王晓东先生,京城著名的学者,近日在环球时报上撰文谈政府管理,所提观点令人深思。
先生看到精神病人在超市随便杀人,又想到藏獒在大街上随便咬人,于是问一个问题:我们对社会的管理是太紧了呢,还是太松了?先生也没打算让大家讨论,于是自问自答,赶紧说我看是太松了。先生的主张很明确,对社会应当管紧一点。接着先生稍微发挥了一下,教导说:“我们的老百姓应该明白,你今天嘲笑、反对必要的社会管理,为那些违规者,甚至罪犯叫好,明天,你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概率就会提高。”
看了这篇短文,俺有些羞愧。因为自己作为一个老军人老布尔什维克,把持不住自己的立场,经常站在弱势民众的一方抨击有关方面的有关人员对待民众太冷漠,太残暴,有时候还抨击政府的有些政策有失公平正义有失人情温暖。至于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是太紧了还是太松了,一时还没有认真去思考,只是想到一些悲惨的案例,倒是觉得紧了。前几年有个青年叫孙志刚,只是暂时没找到工作,被广州市政府收容遣送,不知怎么就被弄死了;这两年有个唐慧,因为女儿被人强奸没人理会不断上访,只是让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烦恼了,结果被湖南有关方面关了起来,名曰劳动教养;前几天湖南有个种西瓜的农民,赶着一车自家的西瓜到城里去卖,这里也不准摆那里也不准摆,只是与城管的朋友争执了几句,不知怎么最后倒地而亡。这样的事情天天发生,你说是管得紧了还是管得松了?
主张政府加强对社会的管理,大体是有道理的。只是在列举一些个例之后就下个结论说眼下社会管理松了,就像一捆柴火没有捆紧快要散架了,应当赶紧加一道绳索勒紧一点,好像有点偏颇。
在下管见,政府的管理各地特色不同。发达地区,文明一些,温情一些,也科学一些,精细一些,欠发达地区,就有些差距。但无论东西还是南北,都存在有些偏紧有些偏松的问题。
在下觉得在下列问题上,各地政府管得都偏紧。一是事关政治事关稳定的,偏紧。一点很小的事,几个人上访,就如临大敌。不过因为事关大局事关乌纱,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也可以理解。二是事关权力事关地位的,抓住不放,而且越抓越紧。为什么政府的许可有那么多,办个企业要盖几十个章,这是权力象征也,谁也不愿放松。三是事关利益事关钞票的,也抓住不放,而且越抓越细。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班子搞房地产,为什么有些地方政府发红头文件卖烟酒,都是钱闹的哟。还有些大盖帽们,隔三差五去一些企业检查,有的放水养鱼,有的钓鱼执法,也都是钱闹的也。四是事关领导者个人政绩的,事无巨细,总是一抓到底,绝不放松。各地领导上台都要搞些重点工程,名曰为民造福,实则为己抹粉。对这样的项目,许多政府部门成了建设单位,许多政府官员成了项目经理,一门心思扎入其中,而把自己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责抛之脑后。
上述的三个案例,前两个事关稳定,地方当局不敢放松,于是套用政策法律,弄成冤案。最后一个看似粗暴执法,其实多半有利益在其中。城管的朋友会与市场的老板联手,以维护市容的名义将散户赶入市场,以便收取租金。至于政府部门抓住行政许可这条金链子紧紧地勒住企业的脖子,以体现它的伟大而崇高,那是俯仰皆拾也;至于政府部门精心打造政绩工程而置日常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于不顾,荒废民心工程,那更是有目共睹也。
那么,在哪些问题上,政府的管理偏松呢?1、凡是有矛盾没利益的事,有关部门会往后退。社会上的轻微犯罪,比如偷盗打架,尤其是家暴,警察叔叔一般不会主动介入。2、凡是要政府掏钱的事,有关部门一般会离远点,让其自生自灭。比如精神病人的管理,政府只强调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不会谈及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因为一旦要管细一点,就要掏钱。3、凡是正义与危机并存的事,要坚持正义就可能面临巨大危机,有关部门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许多地方的黑恶势力不断坐大,就是这个地方的政府软弱无能姑息养奸所致。4、凡是普遍违法的事,到了法不责众的时候,有些地方政府也会放弃自己维护法律维护道德的责任听之任之。社会各领域的欺诈为什么越演越烈,就是没人去管。欺诈罪,也是民不告官不纠,成了中国特色。
说实话,政府不作为的现象十分普遍。王先生所指的就是这个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加紧对社会的管理,刻不容缓。
评价政府管理社会,总是见仁见智的事。应当怎么管理,大道理好说,就是该管的要管住管细管好,不该管的就要放松放开放手。至于什么该管,什么不该管,肉食者谋之,我们这些草食者瞎咧咧而已。
很期望人大这些肉食者真正担负起责任来,先是立法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然后监督政府该管的是不是管住了管细了管好了,不该管的是不是放松了放开了放手了。这是目前体制下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