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样的照顾代价太大

(2013-07-24 10:33:52)
标签:

地震

高考

照顾

公平

分类: 时事评论

这样的照顾代价太大

甘肃地震了, 722,发生在定西的两个县。

6.6的震级死了95个百姓,也算是创了一个世界纪录。

这几天抗震救灾的电视报道令人温暖,但看到老百姓的生存状况竟是如此困苦,许多倒塌的土坯房里一无所有,几近原始状态,又令人难过。听说我们是世界老二了,又听说我们要崛起了,还有些专家说我们可以救世界,看了这样的实况,真有穿越的感觉。

国情如此,不说也罢。

想说的是,应对灾难的时候,我们政府的一些优惠政策,有时候会让人心生疑虑,有时候还会让人心生郁闷。

 

这些年,国家总有一些政策出台给受灾地区,比如税收减免,比如财政转移,比如信贷支持,等等等等。照顾他们,让他们恢复重建,休养生息,这没说的。尽管这些资源是全国人民共享的,但灾区人民遭灾了,特别照顾一下也是应当的,大家还要自己掏腰包捐助哩。政府代表人民去捐助灾区,也是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好风尚。但有些政策在非灾区的老百姓看来就难以接受。

今早看到一则新闻,说甘肃地震正值本科二批录取阶段,甘肃省高招办昨天出台相关录取政策为地震灾区考生服务,称将参照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灾区考生高考录取照顾政策,对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区的考生进行照顾:一是单独建立地震灾区考生录取数据库,采取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录取的政策;二是对所有报考省属本、专科高校的地震灾区考生,录取时降分照顾投档,省属学校予以录取;三是在报考所有省属院校的地震灾区考生中,有单亲或双亲不幸遇难的考生,将根据本人志愿和分数情况尽最大努力全部录取到不同批次的学校。

三条,精炼一下就是:对这两个县的考生,报考外省的,优先录取;报考本省的,降分录取;父母遇难的,确保录取。

好政策吧?对灾区考生来说,是好政策。有的家里受灾了,有的亲人遇害了,政府体恤,降低门槛让这些孩子上大学,是一个很实际的安慰。但非灾区的孩子会怎么想?高考竞争是零和的游戏,不是什么双赢多赢的事情。一个学校招生的名额有限,投放灾区的名额多了,投放非灾区的名额就要减少。一些非灾区的孩子,本来是可以上大学的,就因为这个政策与大学失之交臂,不痛苦么?大家十几年寒窗苦读,就为这一朝金榜题名。眼看着自己的名字上榜了,又要从金榜上撤下来,叫他们情何以堪?

有朋友会说,那没办法,人家有难,大家应当牺牲自己,照顾别人。

在下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第一,高考的公平是我们这个社会尚存的为数不多的公平,不能再以各种理由侵蚀了。地震在高考之后,并没有影响灾区考生的成绩,照顾灾区考生就显失公平了。对灾区的照顾可以有许多办法,不应该牺牲这个可贵的公平来体现政府的关怀。第二,社会的和谐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为脆弱的生态,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剥夺一部分人的权益来照顾另一部分人的权益了,这样做,只会增加社会的对立。

其实像救灾这样的事,政府在经济资源上向灾区倾斜就可以了,不必再去动摇高考公平这个根本。其实灾区的老百姓也不会这样想:呵,我遭灾了,孩子成绩差也可以上大学了。不会,他只会有这样的期望:政府帮我把倒塌的房子建起来,把受伤的亲人治疗好,再多给一点补偿,让我以后的生活不受灾难太大的影响。

当然,如果政府真心要让这些灾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以便千秋万代,那也未尝不可,可以在省内特事特办,指定几所学校扩招,确保不影响非灾区学子的录取。这就照顾到了灾民,也照顾到了公平。

我们政府的一些政策,经常犯一个短视的毛病,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还犯一个片面的毛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高考录取照顾灾区学生,就是一例。

俺只是就事论事,灾区的孩子可别拍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