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条小辫子

(2012-07-15 05:38:22)
标签:

楷体

官本位

特权

学问

小辫子

分类: 时事评论

一条小辫子

我们这个小区住了一些有钱人,也住了一些有权人,所以许多人家比较热闹。但有权人家要更为热闹些。

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白手起家,如今身价总在亿元以上。私家车有三部,天天停在门口,三个司机守着,也没什么事,待命而已。隔几栋有个领导,官不是很大,但有实权。门口的车却不止三部,常常摆不下,尤其是节假日。不同的是,这些车不是他的私家车,是客人的车,也不会老停在他家门口,打个转就走了。因为川流不息,人气就旺得多。

这种现象很有趣。探究一下,内中的缘由其实很简单。

有权可以叫你有权,还可以叫你有钱,而仅仅有钱,不能叫你有钱,更不能叫你有权。即便有钱的老板有心帮助你,想让你有钱,还想让你有权,也要下一点决心,费一番功夫,不如有权人来得痛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祖宗教导儿孙说,学而优则仕,而不则工,不则农,也不则商,因为有了仕,就什么都有了,直截了当。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下考公务员,全国齐动员,老少齐上阵,几千几万个人竞争一个职位,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道理是明白了,但疑惑还是有。当年资产阶级闹革命,提出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用以反对封建特权,我们的教科书说,有进步意义。一些国家后来果然废黜了封建特权,还权于民,并使公权力受到严格制约,从而使人们觉得身居公职从事社会管理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转而从工的从工,经商的经商,想做学问的就做学问去了,我们的教科书说,这也有进步意义。可我们都进入社会主义了,据说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咋好像回去了呢?在我们这里,做官有特权,有许多特殊利益,于是人们把经商做学问像扔破鞋一样扔掉,竞相追逐官职追逐权力,这好像有些封建特征呵!

 

 

而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竞相做官的社会,不是有文明的社会,一个竞相做官的民族,不是有前途的民族,那为什么还要鼓励做官呢?更深的道理俺不懂,但直觉告诉我,让官员有特权,使天下英才竞相做官,绝对是各级各类官员加强领导增强权威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有个大学的校长,教授出身,刚上任时豪气冲天,誓言要开创新局面。他对老师们说,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做官的地方。从今以后,你们一心一意搞教学,做学问,我们一定会打破官本位,让做官的不如做学问的。校长说到做到,教授的津贴还真的比处长的津贴高出许多。老师们很高兴,纷纷埋头教书,搞项目,没人在领导那里进进出出了。后来有个副处长觉得行政杂务太多,影响专业发展,甚至打报告要求辞职。这样的局面维持了一年,接着慢慢有了变化,处长们的津贴也悄悄上来了。两年后,山不转水转,人们发现还是做官好,教授教授,与做官比还是瘦。

何以倒回去了呢?俺比较聪明,早就预料到这个结局。道理很简单,回复到官本位,才便于领导,没有那个领导喜欢给自己找麻烦。要是我来做这个校长,我也一定会遵循官本位的传统,而不搞什么创新,强调学术第一。你想呀,官帽子掌握在我的手上,提高官员的待遇,让大家竞相去做官,也就竞相匍匐在我的脚下,多好呀,多听话呀,多和谐呀!而搞什么学术第一,大家不在乎官位了,学术成果我说了又不算,谁还听我的呀?大家不听话,还怎么实施坚强的领导?怎么实现和谐?

一个学校,仅仅是社会的一个缩影。

当一个社会从制度上允许官员有特权,上下依赖特权实施领导并维系官员忠诚的时候,要自觉打破官本位是有相当难度的。

而官本位,是落后的东西,就像清朝的辫子,迟早还是要剪掉。自己动手剪,不会受什么伤,或伤小一些,要是被别人剪,就可能连脑瓜皮都扯下来,危险得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条食物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