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催的疑问
(2012-06-16 06:16:11)
标签:
楷体安全工作监督管理国家安监总局当耳边风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悲催的疑问
2010年8月30日,国家安监总局制定《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及安全监督检查规定》,要求2010年10月7日起,所有煤矿,不论什么体制,也不论规模大小,每天都要有矿领导带班下井作业。
最初看到这个消息,在下一阵欣喜,想:好呀,恢复老传统,有利于融洽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及时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后来发觉问题不那么简单。这个规定是安监局制定的,针对的是一些煤矿的领导忽视安全设施建设,造成矿难频发。这个规定的潜台词是:以前怎么强调安全都当耳边风,没办法,只有叫你下井,把你的命与工人们捆在一起,看你还敢不敢在安全工作上马虎。
把矿长赶下去以后,好像还真有效果,这两年矿难是少多了。于是,这种新形势下的领导带头成了一条好经验,各行各业争相仿照。
昨天,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5个配套文件,规定为确保食品安全,学校负责人应陪餐,餐费自理。
一个是戴安全帽下井,一个是拿筷子吃饭,咋一看是两码事。但其实质一样,都是把领导的身家性命与安全工作捆在一起,促使领导恪尽职守。
对这样的硬性规定,老百姓没说的,拍手称好。有了这样的规定,矿长也好校长也好,为了自家的小命,也会把井下的安全和餐桌的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即便不能完全照办,执行起来会打折扣,有这样的规定总比没有好。万一出了什么事,查起来矿长没下井,或校长没吃饭,于是更加确信是责任事故,处理起来也会对老百姓更为有利一些。
鼓掌吧!
可是在下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还是有些悲哀。
领导自觉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群众做出好榜样,本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如今矿长也和矿工同进同出,校长也和学生同饮同食,也体现领导带头,身先士卒,但意义可就完全不同,是组织上要他们这样做,不这样带头就要摘帽,被迫的哟!下井的矿长可能有一万个不愿意,吃饭的校长也可能有一百个不愿意。工人们斜眼看看矿长,学生们斜眼看看校长,仿佛一个囚犯跟在身边,心里会觉得怪怪的,又有些可怜他们。想想看,这叫什么事哟!
大家心知肚明,这些个规定的实质是要领导用自己的健康与生命来抵押,以保证履行应尽的职责。全部意义就在于迫使领导顾念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从而重视安全工作。这么一分析,就有点血淋淋的味道。
为什么要出此绝招?这就宣告过去使过的各种招数都不见效。
教育是失败的。我们一向教育各级各类干部要公而忘私,要忠于职守,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今报告还在做,文章还在写,党校的课程还在开,而且越来越热烈,但看来,这一招不太管用。
监督是无效的。我们的各级上面都有一个庞大的上级,有一系列的监督管理机构,国家花了大量的税收雇佣了一大批监管人员来监督管理属下各级各类的领导人员履行职责。这些机构都在,而且越来越多,这些人员也在,而且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会议越开越隆重,考评越考越精细。但看来,监督管理基本无效。听说,我们还有一个立体式的监督体制,党内的,政府的,人大的,政协的,还有媒体的,最后是人民群众的,这张网应当足以迫使各级各类领导人员不敢懈怠,但不知怎么,也是无效。
惩处是乏力的。我们有许多的纪律,还有许多的法律,有许多执纪的机构,还有许多的执法机构,每年也处理了不少人。对于那些官僚主义失职渎职的,有的警告了,有的记过了,有的降级了,有的开除了,有的甚至直接送到班房里去了。但看来,领导们并不惧怕这些,这一招也失灵了。
没有办法了,只有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使出这个有些血腥的杀手锏。
悲催的疑问是,吏治真到了要用各级干部的身价性命来抵押才能迫使他们履行职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