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怨怨

分类: 人生感悟 |
恩恩怨怨
有些人生阅历的朋友,常说到恩恩怨怨。似乎人际间的恩怨很纠结,人世间的事情很复杂,有一言难尽的意思。
的确,要学问家来诠释这四个字,可以写一部书。
在下悟到其中一点:受恩者要记恩,施恩者要忘恩。人世间许多恩怨的产生,恰恰是因为颠倒了这个顺序,成了施恩者记恩,受恩者忘恩。
时下的舆论一面倒,抨击受恩者忘恩负义。前几天看一个记实性的电视节目。一个老师资助一个学生三年,学生毕业后就无影无踪了。这个老师气得呀,差点没抽过去。他不甘心,费时五年追踪这个学生,就想问个为什么。后来人是找到了,但这个学生很不在乎,觉得老师何苦呢,小题大作。这副嘴脸把我们也气得够呛,内人对着电视大骂了一顿。不过在下倒留意这个学生后来的几句话。学生说,老师实在让人受不了,什么都要管,简直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老师责怪学生忘恩,学生则埋怨老师管得太多了。于是,恩怨由此产生。老师为什么要管那么多,不仅因为是老师,更因为是恩人。在老师的脑海深处一定有这样的意识:你是我资助的,当然我有权管管你,你应当听从我的安排。
人世间许多负恩的故事,往往不是那么简单,常有施恩人顽强记恩并不断索取回报的情节。有些人帮助别人只是顺手牵羊,送了一个顺水人情,就一辈子念念不忘,认为对方应当杀身以报。这就逼得对方不负恩不可。还有些人能耐很大, 或者极愿意付出,对另一方有大恩大德,主宰了他的命运。虽然他从不言报恩,但心里那本账是清清楚楚的。受恩者压力很大,在恩人面前浑身不自在,永远抬不起头,也会渐行渐远。古人劝告,不要跳井救人。就是跳井所付的代价太大,被救的人一生都还不起,心想迟早要负恩,就干脆忘恩负义。
这里的关节在施恩者的出发点。如果信奉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快乐,提供帮助的本身就是对自己的回报, 那就好办。如果是在做一桩生意,今天的投资是为了来日的回报,问题就多多。
再细细分析,这里还有一个胸怀问题。即便对别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不要让人觉得命系这一线,而要尽量降低它的严重性,使人以为平常事而已,以免造成太大的压力。有些人缺这个胸怀,总在有意无意间拔高其所提供帮助的重要性,还要宣染他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就怕别人降低了其中包含的价值以及所付出的代价.这样的心态,日子久了,只能使受助者不断地言谢,不能让他真诚感激.这里还有一个原则问题。对别人提供帮助要出于道义、遵循规矩,助人一臂之力只不过是主持正义,而不是图谋不当利益。有些人助人不讲原则罔顾公德, 甚至冒着很大的违规违法的风险让别人得到一些不该得到的利益.看似帮了别人,其实陷人于不义,使人家坠坠不安,甚至有一种被糟蹋的感觉.这样的帮助,要人感恩也难.只有堂堂正正的帮助,人家受之心安。没有精神负担才有真心感恩.
在人们齐声讨划忘恩负义之时,在下呼吁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朋友热情地帮别人,但不要过了头;帮过了就了,立即忘却。施恩的忘恩,受恩的朋友没有压力,在善良天性的驱使下反而更会感恩。如此,我们这个社会就会美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