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的马太效应

分类: 人生感悟 |
人际关系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于圣经中的一个寓言,揭示这么一种现象: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乍一看,就不合理,不公平。然而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最突出的是银行。有钱的大款到银行去,不仅享受一对一的服务,而且还有许多的优惠,若存款,利率较高;若贷款,利率较低;其它服务,收费打折。而普通市民到银行去,就得多交费。
马太效应在人际关系中也有深刻的体现。
在下爱人的一位朋友在单位是个中层,但干得不怎么顺心。有一回抱怨说,她打听到她的顶头上司、也是单位的分管领导最近在班子会上说了一些对她不利的话,认为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她觉得非常委曲,想找领导当面问一问。我爱人赶紧捂住她的嘴,告诉她,如果还想在这个单位干下去,就当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发生,可能还有转机。一旦向领导挑明了,你就死定了。
为什么?这里就有马太效应。大凡一个人损害了别人,让别人为此付出了代价,就总是担心自己因此也要承担一些成本,这个成本就是受害者的敌意或敌行。为着避免这种于己不利的情况发生,总是千方百计不让受害者知道实情。如果受害者什么也不知道,彼此就不交恶,加害者一般也就没有理由再加害对方。如果受害者知道了实情,而且让加害者知道了受害者对此一清二楚,情况就不同。即便受害者一声不吭,加害者心想反正得罪了,打一拳也是打,打两拳也是打,就会无所顾忌地加害下去。除非你够强大,强大到他不敢这么做。这就是:对受害的,会进一步加害。
与此相反,马太效应在人际关系中还有另一种表现。
在下的一个晚辈,单位的领导赏识他,有些挑战性的工作总是叫他来做。他非常清楚,领导想锻炼他培养他,因而很为感激。我问他,领导知道你有这种感激之心吗?他摇头,说只是我自己心里有数,不好表达。我告诉他,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诚恳的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为什么?这里也有马太效应。大凡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恩,通常总是期望受恩者感恩而不期望受恩者忘恩。如果受恩者一声不吭,只是自己心中有数,就有可能使施恩者怀疑他的好事做得对不对值不值。受恩者一旦感受到了别人的关怀帮助,就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对施恩者是一个积极的反馈。人们很乐意帮助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更主要的是,人们做好事,帮助别人,都是要付出成本的。既然帮助了这个人,而且这个人又值得帮,为了使帮人的成本最小,就会不断追加投资,继续帮下去。这就是:对受助的,会进一步帮助。
于是有了这样的忠告:有人帮了你,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知道他帮了你;有人害了你,一定不要让对方知道:你知道他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