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韩寒用少年气对抗中年危机

文/杀手里昂
韩寒靠写作成名,之后用写书赚的稿费跨界玩起了赛车,拿过7个国内顶级的赛车比赛冠军,接下来再次跨界做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拿到了6.2亿票房,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票房更是突破了10亿,让人惊喜的是,两部片子的质量都在国产片水准线之上。人生赢家不过如此。
当然,他还没有满足,第三部作品《飞驰人生》他想玩的更大,故事是他最熟悉的赛车题材,部分场景搬到了海拔4000米的新疆巴音布鲁克,无论是在投资规模还是动作场面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不过,相比《后会无期》在叙事上的散文化,《乘风破浪》在故事结构上的讨巧,《飞驰人生》没有玩任何技巧,故事简单直接,讲述沈腾饰演的落魄车神张驰决定重返车坛,挑战年轻一代车手的故事。
难得的是,韩寒把一个简单的中年人追梦的故事拍得如此燃情又励志,且保持了一股少年气,看得观众热血沸腾。在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再去谈“梦想”会被很多人耻笑,因为那是年轻人才会有的东西。但是导演韩寒却正好切中了这一点,给主人公张驰的设定为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却很落魄的蛋炒饭摊主,他就像生活中每一个处于中年危机的男人一样,一方面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开始变得圆滑世故,拉下脸来到处求赞助,但另一方面他又心存少年之心,对梦想还有未了的心结,想重回赛场,拾回尊严。
现实中,大多数人对抗中年危机的方式便是顺其自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年少时许下的梦想早已灰飞烟灭,热血不再。《飞驰人生》中没有反派角色,虽然张驰让儿子在本子上写了20遍“灭了林臻东”,但黄景瑜饰演的年轻一代车手林臻东并不是阻碍张驰复出的最大障碍,相反两人却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真正的反派其实是那索然无味的一生,以及你对生活的麻木与接受。
即将步入中年的韩寒,借张驰这个角色道出了他对于中年危机的处理方式,与其平平淡淡的卖一辈子蛋炒饭,不如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一生热爱,回头太难”。影片最后在巴音布鲁克的拉力比赛中,尹正饰演的领航员孙宇强因为受伤没办法协助张驰比赛,在如此复杂危险的魔鬼赛道比赛,张驰等于失去了“双眼”,但禁赛五年以来,他每天在家模拟训练,巴音布鲁克几千道转弯早已谙熟于心。
所以,观众看到影片结尾,张驰一脚油门到底,车子冲向悬崖,飞向天空,那是他最接近梦想,赢回尊严的高光时刻。片中,张驰有一句台词:“你是没有故事,想给自己一个故事。我是故事太多,想给自己一个结局。”这是张驰给自己的结局,也是韩寒对抗中年危机的一种方式,也只有保持少年感的导演才能拍出这种自由洒脱的镜头。
当然,韩寒在用他的少年气去对抗中年危机的时候,依然延续了他的“寒式喜剧”风格,不是靠那种夸张的肢体语言或造型去营造一种喜感,也不是依靠“踩香蕉皮”这种低俗桥段去制造喜剧冲突,而是将一种冷幽默融入故事剧情中,产生一种高级的喜剧效果,总是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并且,这一次作为主演的沈腾,在韩寒的电影中被激发出不一样的喜剧效果,在背负了梦想之后,喜剧背后透着些许对于生活的无奈与苍凉。韩寒的喜剧风格已经逐渐成熟。
有人说,现在的韩寒成熟了,失去了年少时的尖锐与叛逆。或许,成长中会磨掉韩寒的一些棱角,但韩寒内心始终还保持一种少年气,这种少年气不在于年龄,而是他对于生活与世界的看法。看完《飞驰人生》从影院出来,就好像做了一场热血沸腾的大梦,片中张驰对于复出的执着,梦想的追求,都是韩寒对于生活的体悟。作为亚洲顶级拉力车手,相信没有人比韩寒更适合执导这个题材,赛车戏拍得不但专业,而且紧张刺激,最后二十分钟巴音布鲁克的赛车戏全程手心出汗,这部片子太适合大银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