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在哪》:“打拐”题材的影片居然可以这么拍

(2017-10-26 14:29:19)

文/杀手里昂

第一次听说电影《你在哪》是今年9月份,影片作为威尼斯电影节“聚焦中国”版块活动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在水城首映。并且,影片在第四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上一举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四项大奖,打破了温哥华华语电影节获奖记录,成为迄今参与影片中获得奖项最多的作品。

http://p1.pstatp.com/large/40430003c009e4cd339f

在海外有着诸多荣誉加身的《你在哪》,题材却相当朴实,影片聚焦国内拐卖儿童、家暴等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现实意义。不过,影片并没有将这一社会题材用一种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表现,而是借用了类型片的框架模式,以犯罪悬疑片的类型结构来处理这种现实题材。这种处理方式,一方面可以让观众在类型片的叙事中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另一方面,类型片带来的故事节奏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

http://p1.pstatp.com/large/432f00025a7d90d83c78

虽然《你在哪》是导演樊昊仑的处女秀,但不难看出他对于犯罪悬疑这种类型电影在叙事技巧上的娴熟掌控。影片故事主要是围绕着年轻妈妈王楠(景珂饰)寻找丢失的女儿而展开,情节紧凑,步步紧逼,超强的故事节奏与环环相扣的悬疑情节,让观众的大脑一刻也不停歇。

http://p3.pstatp.com/large/40400003f6e5a71416fc

为了制造悬念冲突,让影片节奏更为紧张,导演在叙事上做了一些尝试,故意打乱线性叙事模式,没有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展开故事,而是运用了大量插叙、闪回段落,有意扰乱观众固有的观影习惯,让观众根据导演留下的琐碎信息碎片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重新整理组装,最后拼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http://p3.pstatp.com/large/432f00025adcb7ab6ab2

导演樊昊仑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把整个故事当作一个拼图游戏来玩,将一些琐碎细节或不易察觉的暗线藏在剧情之中,让观众去寻找真相,从而让观众达到一种解锁游戏的快感。

http://p3.pstatp.com/large/40420003cf9c77bf42a2

片中有一处细节,王楠把一张撕碎的纸拼贴起来,找到一个电话号码,并且找到了藏匿被拐卖儿童的废弃工厂。当时观众看到这个段落的时候都很费解,不明白她是如何找到这个废弃工厂的。之后,导演用了一段插叙为观众做了解释,原来是王楠在回家收拾行李的时候偷听到丈夫和人贩子的对话,从而顺藤摸瓜找到了藏匿被拐卖儿童的地方。

http://p3.pstatp.com/large/40420003cfef00b75baf

这种非线性叙事为这部犯罪悬疑影片增添了不少魅力。特别是影片的开头15分钟,基本上看不出与贩卖儿童有任何关系,但与后文相关联之后,便产生了某种叙述逻辑上的勾连。并且前15分钟的风格也为这部犯罪悬疑片定下了一个深沉冰冷的基调,在一个小镇的深夜,发生了一起犯罪案件,扑朔迷离,人心惶惶。而之后村里连续发生的被拐卖儿童事件,同样给观众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

http://p9.pstatp.com/large/40430003c13af31fb7f0

为了表现出那种强烈的不安或者焦灼,影片运用了手持摄影的拍摄方式,以更接近人物内心的那种真实状态,也让观众更能够感同身受,有切身的代入感。特别是女主角王楠去废弃工厂寻找丢失女儿,在地上捡到女儿头上戴的发卡崩溃痛哭的场景,手持摄影可以更好的将人物内心的那种绝望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

http://p3.pstatp.com/large/43300001caa9b83ca86a

作为一部观照社会现实的影片,《你在哪》将镜头触及到拐卖儿童这一特殊题材,这一点显得尤为可贵。并且导演用一种类型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将电影与现实做了很好的融合与沟通,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