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全世界的面子,好莱坞的里子

标签:
影评环太平洋娱乐 |
分类: 影评 |
文/杀手里昂Leon
影片《环太平洋》融合了科幻和灾难两种电影类型题材,片中巨型机甲与深海怪兽迎面大战的场面,在3DIMAX银幕效果的映衬下呈现出沉甸甸的金属质感和极具写实的力量之美,场面相当震撼,令观众血脉贲张。而这种震撼刺激的场面一直从开场延续到了影片结束,丝毫没有给观众任何喘息的机会。这种超级大片相信除了好莱坞,全世界没有任何哪一个国家能够拍得出来。这不仅仅是由于好莱坞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电影技术作为支撑,更多的是源自其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与超强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而后者更是世界其他国家电影制作者所望其项背的。
然而,最近几年,在一些好莱坞大片中会经常加入一些表现世界其他国家元素的内容,以彰显其电影更为国际化的姿态。比如,2009年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表现全球灾难题材的影片《2012》中,便在占据主导叙事的美国本土之外,加入了世界其他国家元素。日本、印度、法国、巴西、中国等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影片的叙事,成为拯救世界的一份子,而中国元素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影片最后的逃生戏中,拯救人类的诺亚方舟便是由中国人制造的,并且诺亚方舟的出发地也选在了中国西藏。甚至,影片在中国上映时,发行方曾打出“中国拯救世界”的宣传口号。所有这些“中国元素”或者其他国家元素的参与只是好莱坞电影在进行全球化营销时所玩的一个计谋而已。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全世界的通力合作一起拯救了世界。但是,从深层次看,全世界只是好莱坞电影叙事的一个面子而已,好莱坞电影中所一直秉承的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才是真正的里子。
《环太平洋》依旧是遵循着好莱坞传统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全世界的叙事模式。机甲战士操控员罗利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痛失哥哥,沉浸在巨大的悲恸中难以解脱,离开部队,自此失落颓废。多年后重回机甲战队,在新女搭档的配合下,完成打击深海怪兽的艰巨任务,成功拯救全人类。这完全遵守了好莱坞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先经受一系列打击挫折之后再恢复勇气与信息,重建自信,最终完成拯救人类任务的模式。
在这一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叙事模式中,导演试图加入一些其他国家力量来说明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拯救地球的故事,更是一个全球性的拯救故事。因此,观众看到影片中出现了澳大利亚、日本女孩,两名俄罗斯驾驶员,中国的三胞胎飞行员,构成了一个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共同拯救世界的假象。
就如同《2012》中的“中国拯救世界”一样,《环太平洋》在上映前也用“中国元素”做为影片在中国的宣传手段,试图利用片中的“中国元素”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的机甲好像并不太争气,当第四代巨型怪兽从海底冲出来时,中国机甲“暴风赤红”第一个正面迎敌,可惜与深海怪兽打斗了不到三个回合,就悲壮倒地,这华裔三胞胎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打酱油”。而作为中国元素象征的香港,在片中被打造成机甲联盟的重要基地和战区,除此之外,再无任何意义。所谓的“中国元素”,只不过是好莱坞电影为了抢占更为广阔的中国市场而为中国观众设定的一个圈套而已。
2009年的《2012》在中国卷走了4.6亿元人民币,成为当年的票房总冠军。俨然,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市场潜力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在其海外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块票房重镇。中国这块大蛋糕,好莱坞显然是想尽一切办法从中分得一杯羹,所以尽可能的在影片中展示一些“中国元素”来讨好中国观众。然而,这种“中国元素”或者说是“世界元素”都最终淹没在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叙事中,只是作为其中的一颗棋子而已。在好莱坞电影中,真正能够拯救世界的还是美利坚,我们都只是面子,好莱坞才是真正的里子。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