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惊天危机》:美利坚的尊严 

(2013-07-28 17:26:10)
标签:

影评

惊天危机

娱乐

分类: 影评

文/杀手里昂Leon 
 
“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对于灾难片的偏爱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地,算上这部《惊天危机》,光是白宫在其影片中就至少已经被摧毁过三次了。不过,相比于《独立日》中外星人袭击地球,《后天》中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性问题以及《2012》中世界末日造成的全球性毁灭,《惊天危机》中的白宫坠落在灾难的设定范围以及毁灭性的严重程度上来说简直就有点小儿科了。 
 
显然,相比艾默里奇的其他几部作品来说,《惊天危机》的整体格局较小,难成史诗气势。但是,这种相对较小的空间格局也为影片创造出了一种险象环生的紧张节奏感。影片较为严格的遵守了西方古典“三一律”的戏剧冲突模式,整个故事都是在一天的时间之内完成的,地点也基本上发生在白宫内部,剧情也都是围绕着男主角营救总统展开。这种单线叙事方式使得影片的剧情更为紧凑,戏剧张力十足,片中多处上演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将故事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时刻调动观众的观影情绪。 
 
艾默里奇之前的灾难片大都是以自然天灾或是外界力量等诱发因素导致灾难的产生,而《惊天危机》的灾难诱导因素却由自然天灾等外界力量的驱使转变为恐怖分子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阴谋,说到底,这是一场人祸引发的灾难。总统被绑架,白宫被占领,女儿被当做人质,孤胆特工开始展开救援,个人英雄主义拯救模式开启。 
 
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拯救模式有点类似于《飓风营救》,特工父亲为了营救女儿不惜只身虎穴,直捣龙潭,犹如闯关游戏式的过五关斩六将,捍卫自己作为父亲的尊严与权威。因为,在此之前,这位超级特工(查宁·塔图姆饰)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忙于工作而将女儿在学校的演出时间记错,只好用白宫的游览卷去贿赂女儿,女儿则直呼其名,表现出一种不尊重的态度,这位超级特工在女儿面前完全丧失了作为父亲的权威与尊严,而在白宫面试保卫总统的工作时,又因学历及工作经验等原因被拒绝,所有的迹象都显示出这位超级特工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上都表现出一种挫败。因此,这位超级特工在营救工作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示可以理解为对于其父亲权威的一种重建。 
 
对于亲情的渲染以及家庭观念的肯定一直以来都是艾默里奇灾难电影中所着重表现的。《后天》中的父亲不畏冰雪肆虐不远千里营救自己的儿子,只为当初给儿子许下的诺言,《2012》中的父亲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斗志挽救了全家人的生命,重获家庭温暖。《惊天危机》中的父亲也同样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亲情的滋润以及父亲的尊严。 
 
在《独立日》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人类即将反攻外星人,临行之前,美国总统向战士们做了一个关于“为自由而战”的动人励志演讲,极具煽情之能事,演讲结束之后,战士们个个深受鼓舞,满怀斗志,总统还亲自挂帅参加战斗。在《惊天危机》中也有类似的煽情桥段: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冒牌”总统要求放弃白宫,将其炸毁。在“最后一分钟营救”时刻,特工的女儿却挺身而出,扛起美利坚星条旗在白宫草坪前使劲挥舞,最后,星条旗拯救了白宫及里面的人们,美国黑人总统站了出来,揭露了“冒牌”总统的政治阴谋,接着便是民众欢呼雀跃的胜利庆祝,似乎忘记了刚刚发生的那场灾难。其实,这也是美式主旋律的一种表达。 
 
美利坚主旋律的拍法遵循一种先抑后扬的顺序,一般是先进行毁灭式的破坏,再进行重建工作。在艾默里奇的灾难题材影片中,虽然都以各种悲观绝望的毁灭性灾难开始,但却都以一种积极乐观,光明且带有希望的火种结束。《独立日》虽然以外星人入侵地球开始,但却以地球人战胜外星人结束;《后天》虽已全球变暖带来的灾难开始,却以人类躲过这场灾难结束;《2012》虽以世界末日开始,但最后的诺亚方舟也为人类留下了希望的火种。在《惊天危机》中,导演先是对白宫进行毁灭性的破坏,然后通过对于特工父亲形象、家庭亲情、总统形象等各方面的重新建构来表达美式主旋律。这就是美利坚的尊严。不管在电影中白宫被炸过多少回,现实中,它依然矗立在那,纹丝不动。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