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杀手里昂Leon
好莱坞有一种电影类型或称亚类型叫作小妞电影,有时也称之为小鸡电影(chick flick)。这一类型的电影主要是以女性观众作为目标消费群体,影片也主要是以女性为中心而展开故事情节,以爱情为母体,女主角经过一系列的挫折受伤之后,精神得到了救赎,最后以大团圆式的结局结束。如果以上述几条叙事模式来简单界定小妞电影的话,那么《北京遇上西雅图》便可以视为一部标准的小妞电影。
对于这部电影,相信很多观众都是冲着汤唯去的。从《色戒》到《月满轩尼诗》再到《晚秋》,汤唯始终沉浸于爱情文艺片的小资情调里流连忘返,她早已成为许多文艺小青年心目中的“文艺女神”。而这部《北京遇上西雅图》却有意打破了汤唯之前给观众呈现出的那种文艺范儿的固定模式,不再是一个多愁善感、郁郁寡欢的女子,而是化身为性格丰富饱满、敢爱敢恨的未婚妈妈。这种角色的巨大反差不仅会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汤唯,还会使得影片故事更富有戏剧性。这不再是一部汤唯式的爱情文艺小品了,而是一部极具商业性的小妞电影。
影片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心理转变传达得十分精准。汤唯饰演的文佳佳身上有着两种性格,一种是自私自利、拜金物质,一种是敢爱敢恨、单纯善良。影片开始的时候,文佳佳整个就是一自私自利的拜金小三,手挎名牌包包,凡事拿钱解决问题,专横霸道,蛮不讲理。然而,在周逸(海清饰)马上临产时,又能挺着大肚子光着脚跑三条街去找人帮忙;还能花光所有积蓄买下婚纱,只为让弗兰克在参加前妻婚礼时更有面子。然而,这种双重性格之间的过渡顺畅自然,没有丝毫突兀之感。
除了演员的表演之外,这主要还归功于导演及编剧薛晓璐。作为学院派导演,薛晓璐在2010年便为观众奉献上了一部学院派的合格答卷——《海洋天堂》,而这部《北京遇上西雅图》无论是在整部影片的结构上,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与转变上都在水准之上。或许同样是女性的原因,导演在这部以女性为主导的影片中增加了女性特有的细腻,特别是对于文佳佳这一人物性格采用了渐进式的转变,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犹如在影片中加入了一粒化学催化剂,不经意间,便使得整个人物发生了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微妙变化。
在这个大众消费时代,出现了大量的以“хх控”为指称的消费对象,而大叔控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像《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以主打女性观众为消费对象的小妞电影,男性角色退居到次要地位,影片中文佳佳的情人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全片从未出现过。但是本片却带有鲜明的消费大叔的嫌疑。在这个80后、90后占据电影消费主体的时代,他们的价值观、感情观都与以往父辈们的观念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普遍认为,大叔成熟稳重有魅力,更具安全感。据中国男女婚恋观报告:18-25岁中国女性中有70%是大叔控。大叔成为了少女杀手,如果大叔再留着一脸络腮胡,那更增加了对少女们的杀伤力,成为致命性武器。现代社会俨然已经进入了“熟男时代”,过去的“小白脸时代”一去不复返。
而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留着一脸络腮胡的弗兰克便是万千少女所爱慕的大叔。在影片中,弗兰克是一个典型的居家好男人形象。他为了女儿放弃了国内工作而移民美国,对女儿呵护备至,对前妻也是尽到责任,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爱情都无可挑剔,他简直就是完美男人的化身。文佳佳正是因为弗兰克身上散发出来的这种熟男魅力才由之前的欢喜冤家慢慢的擦出爱情火花,当弗兰克与文佳佳在帝国大厦的顶楼相遇时,影片终于完成了与《西雅图未眠夜》的互文性,实现了观众心中的大团圆结局。
影片折射出了当代都市社会男女的婚姻观、恋爱观,导演对于影片中的借精生子、外遇小三等敏感话题也都持以宽容态度,但影片最终还是回归到了传统道德禁忌范围之内,小三在物质欲真爱面前还是选择了真爱、情人与妻子复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小妞”遇上“大叔”,不仅满足了电影中文佳佳对于真爱的追求,也满足了银幕下、现实生活中的少女们对于大叔式爱情的美好想象,更满足了制片方那蓄谋已久、张着血盆大口的钱包。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