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之神》:舌尖上的日本

标签:
影评寿司之神纪录片娱乐 |
分类: 影评 |
文/杀手里昂Leon
我们天朝地大物博,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高原、山林、湖泊、绵长的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不仅造成了多种不同气候的自然奇观,更有助于不同物种的形成与保护,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天朝这样潜在的食物原材料。因此,央视才能够做出那令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做就做了七集,并且还有要继续做下去的趋势。而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方面恐怕就要望尘莫及、望其项背了。日本由于本身地理条件的限制,国土面积狭小,四面环海,气候单一,因此饮食结构也较为单一,食物主要以稻米和海产品为主。如果让日本也做一部关于美食类的纪录片《舌尖上的日本》,恐怕做不到三集就会因为食物素材短缺而不得不停播,更别说是续集了。
如果选择一种食物来代表日本饮食文化的话,寿司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了。《舌尖上的日本》是做不成了,但是单独做一期寿司还是可以的。《寿司之神》便是一部关于全世界最年长的三星大厨小野二郎的纪录片。
该纪录片主要是采用了人物采访和实景记录的拍摄方法,不仅对于寿司的原材料选取,制作过程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描述,而且还对小野二郎与家人及学徒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侧面的展现。这不仅让观众对于日本传统饮食文化有所了解,更让他们体会到在美味寿司的背后,有着一份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与永不服输的坚强信念。
一个小小的寿司,构造是如此的简单:一片生鱼片,一小团饭团。然而,就是这如此简单的组合却蕴藏着无穷的力量与厨师数十年的不懈坚持。寿司正是这种美食简约哲学的极致表现。从寿司原材料的选取到寿司的制作过程,小野二郎都精益求精,追求一种完美的极致。从鲔鱼和大米等原材料的选取,小野二郎都会选择市场上最好的。因为他相信只有最好的食材才能创造出最美味的食物。在寿司的制作上,小野二郎也严格把关,亲自试吃,务必使进入顾客口中的寿司是最美味的。
小野二郎用他一生的坚持打造了属于他的寿司帝国,作为家族产业,这一事业必须继续传承下去,作为长子的小野祯一顺理成章的成为继承者。之前很不理解这种从小就继承家族产业的人,认为他们会很痛苦,因为他们的人生从出生时就被规划好了,完全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其实,有些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由不得你选择。作为长子的小野祯一年轻时候也有梦想,想当一名F1赛车手。但是那也只能是梦想而已,他身上还有一份责任,那就是继承父亲的事业。在教育孩子方面,观众看到了一个与传统父亲形象有所差异的父亲形象。在儒家文化圈影像下的传统父亲会教导儿子饱读经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小野二郎却让身为长子的小野祯一高中毕业便早早辍学,跟随自己学习制作寿司。小野二郎身上显然带有封建家长专制的特点。这或许也是他能够成为寿司之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几十年如一日,每天不断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或许就是小野二郎能够成功的秘诀。看小野二郎制作寿司就好比是在做一件艺术品,而客人的用餐也俨然是一种仪式化的。小野二郎不苟言笑,面部严肃的将制作完的寿司放到客人面前,等待客人的检阅。这种仪式化的用餐正是体现了小野二郎对寿司的一种敬畏之情。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真心的热爱这份事业,如果不是真心的喜欢制作寿司,谁能够对一项事业连续保持五十五年的激情不减。
一个只有十个座位,连厕所都在外面的寿司店,尽管预约要提前几个月,最低消费要在三万日元,却始终没有阻止住络绎不绝的顾客。其中必有其存在的理由。除了寿司美味之外,还有对于细节的完美追求。小野二郎对于顾客的服务力求完美极致,细心到会根据顾客的性别来制作寿司的大小,根据顾客的用餐习惯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细节决定成败用在小野二郎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86岁本应是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的年龄,而小野二郎却始终坚守在他一生所钟爱的寿司事业上。这份坚持与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不禁令人敬畏。如果说央视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对于当下中国普通老百姓生存状态与饮食文化的一种投射的话,那么日本的这部《寿司之神》则是对于日本这个民族严谨自律、追求极致的宝贵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战后,日本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西方国家半个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才实现的工业化进程,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强国。这与日本人自律严谨,追求极致的品质不无关系。可畏又可敬的大和民族。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