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杀手里昂Leon
杀手里昂Leo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83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最新影评
加载中…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雨果》:向梅里爱致敬

(2012-06-08 15:28:21)
标签:

影评

雨果

怀旧

奥斯卡

娱乐

分类: 影评

                                         文/杀手里昂Leon 
  在没有看影片之前,我天真的以为这是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个人自传。看过之后才发现,此雨果非彼雨果。 
  在看片过程中,我痴迷于片中镜头下法国巴黎的璀璨光影,仿若仙境般绚烂夺目,光彩照人,又天真的以为这会是蒂姆伯顿继《爱丽丝漫游仙境》之后的又一部浪漫童话片。然而,影片结束之后的那个白色字幕提示我又错了。这竟然是一部马丁·斯科西斯的作品。 
  不得不佩服这位曾经拍摄过《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等现实主义题材的导演能够将这部充满魔幻色彩的童话驾驭的如此之娴熟。如果说单纯的利用3D技术来展示当今电影技术的突飞猛进的话,那这并非难事。但是要在3D技术中融入对于电影历史的追忆与过往的怀旧情绪,那这就难了。起码这种情怀的表达,《雨果》要比《艺术家》那种直接以黑白画面与无声对白强行将观众带入默片时代的粗暴方式要高明的多。 
  对于今年84岁高龄的奥斯卡来说,集体怀旧似乎成为这个垂暮老者的一个关键词。就在其他影片纷纷以传统手段向好莱坞的黄金时代挥手致敬的时候,而《雨果》则以突破传统,引领时代的3D技术向一百年前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来了一次面对面的真情告白。 
  电影的诞生是在无数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结果,从普拉多的“诡盘”到马莱的“摄影枪”,从雷诺的“光学影戏机”到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再到最后卢米埃尔兄弟“活动电影机”的最终成功,电影终于成为继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之后的“第七艺术”。而电影诞生之初还并没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只是一门低级的供人娱乐消遣的杂耍而已。而梅里爱正是属于电影由杂耍向艺术过渡时期的一位电影魔术师。梅里爱一生痴迷醉心于电影技术,他发明了诸多电影特技,犹如一位电影魔术师将观众带入那亦真亦幻的电影世界。而本片就是通过小男孩雨果的视角去体验电影世界里的冒险之旅,寻找有关梅里爱的电影秘密。 
  影片开头在全景镜头的俯瞰下,巴黎的美色尽收眼底,3D技术的运用更是令画面更具质感,美轮美奂。而在推镜头的快速前推下,镜头穿过铁道,站台,火车站,最后定格在车站钟表上的一双眼睛。通过主人公雨果以偷窥方式的视角来观察车站里的人来人往,市井百态:卖花的姑娘与瘸子保安,遛狗的老妇与胖老头,还有玩具店里的那个古怪老头——梅里爱。 
  影片犹如一部探险片,雨果对于父亲遗物的好奇与不断的探险经历,让观众充满了猎奇心理。最终雨果将父亲临终遗留的谜团解开,也将观众心中的迷雾层层剥开,过程紧张刺激,又不乏温馨感人。而在雨果探险的过程当中,导演又时不时的对早期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致敬。雨果与小女孩偷溜进电影院里观看与卓别林齐名的好莱坞著名喜剧明星哈罗德·劳埃德的《最后安全》;电影教科书里多次提到的早期电影观众在观看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时,由于缺乏电影常识,害怕火车冲出银幕而纷纷躲闪避让的场景,终于在荧幕上得到了验证。还有影片中多次提到的梅里爱最为著名的那部影片《月球旅行记》都在雨果探险的过程中一一致敬。 
  雨果父亲留下来的那个画满图画的小本子和机器人成为本片中雨果探险的一个重要线索,也成为本片进行叙事的一条主线。而那个小本子与机器人也成为联系父亲与梅里爱之间的一个纽带,通过机器人手绘出的那幅逼真的《月球旅行记》的海报从而找到了父亲遗留下来的机器人的奥秘,也发现了原来火车站玩具店里的老头就是退隐电影界多年的电影魔术师梅里爱。影片通过梅里爱的回忆为观众普及了一下他与电影有关的知识:起初他以一个魔术师的身份出道,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魔术,其中之一就有雨果父亲留下的机器人。梅里爱在一次无意间看到卢米埃尔放映的动态画面之后,对这项新奇的玩意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而投身其中不惜一切代价建成了自己的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上百部电影。然而,无情的炮火改变了一切,观众不愿再为这种虚幻的魔术买单,没人愿意看他拍的电影,事业濒临绝境,梅里爱一怒之下烧毁了除了心爱的机器人外所有的服装与布景,并将电影公司卖掉,自己开了一家玩具摊。至此,在导演精心编织的叙事中,在层层悬念的铺设下,雨果的秘密终于被解开。影片最后,当阔别舞台多年的梅里爱第一次观众面前,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高喊万岁时,导演也悄无声息的对电影史上的特技大师梅里爱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致敬。 
  一百年前,梅里爱用他那神奇的双手为电影插上了翅膀,成为技术主义电影的开拓者与先驱;一百年后,马丁·斯科西斯又用现代的电影技术缅怀这位逝去的电影故人。两位电影大师通过电影这一媒介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这是有关电影情怀的一次情感释放,导演用3D技术创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有关电影的梦,在这个梦里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电影人对于电影的热情与渴望,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电影人对于电影的怀旧与畅想。如果说《艺术家》是以一种回归电影刚诞生之初的传统黑白影像的方式对于默片的一次怀旧的话,那么《雨果》便是以一种如今最为时尚流行的现代科技手段对于梅里爱的一次致敬。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