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2021-08-10 19:42:40)
标签:

山西

平遥

摄影

游记

分类: 国内旅游

  从祁县坐绿皮火车到平遥好像坐公交车,“咣当咣当”没几声,十来分钟就到了,真方便。在快节奏的现在享受一下慢生活挺好的。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多少年没坐过绿皮火车了)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车厢内非常空)

  平遥也有两个站,平遥站就在古城西边;平遥古城站就……,看地图一目了然。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早几天预定了古城景区里的龙鼎昇客栈,看中的是它斜对着古县衙。一出站马上联系客栈前台的客服,她让我们到凤仪门(西门)停车场,有车来接。真的,拖着行李到古城去找客栈也挺麻烦的。20年前来平遥,古城区域内的交通全靠带车挂的小三轮。现在呢?

  等了一会,一辆车号072三排座小电瓶车来接我们,穿街走巷(古城区内部分道路正在维修,稍稍绕了点路),到一个有栅栏的路口停下,司机告诉我们:前面路口右拐就到。噢,现在古城的中心游览区全是步行街了。

  安顿好住宿,拿着客栈提供的平遥古城游览图开始古城之旅。

 

  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已有2800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其它三个是安徽黄山的徽州古城、四川阆中的阆中古城、云南丽江的丽江古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个是丽江古城)。

  20年前来时,古城墙还是断断续续的,现在已全部修好,成了完整的四方城。从地图上看有六座城门:迎薰(南门)、拱极(北门)、太和(上东门)、亲瀚(下东门)、永定(上西门)和凤仪(下西门)。六城门全走遍不现实,就看看迎薰门吧。

  清道光三十年后,平遥城墙经过一次大修,知县刘叙为六门命名并亲题匾额。因南门迎纳着东南方的和曛之风,是为迎薰门”,隐含迎来祥和美好,喜庆大吉。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迎薰门的城墙可以上去,但谯楼是不能上的。站在城墙上往北看,有一座突起的楼阁式建筑,那是平遥市楼。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城墙上看南大街)

  平遥市楼位处古城中心的南大街,是古城内唯一的高层建筑,风格别具特色。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的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在一众平房中鹤立鸡群。难怪迎门上也能望见它,古时候可能还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中心瞭望台呢。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为保护古建筑,不能上去)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市楼上的一块匾,平遥旧称古陶)

  以市楼为中心,南大街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也是商贸最为繁华之地。

  如今整条街道仍保留着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现存有大量百年以上、独具明清风格的“前店后寝”式传统老字号和古民居建筑。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北望市楼)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商铺林立的南大街)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这样的店门可罗雀)

  大概了解了平遥古城的历史和格局,下面就来看看古代的政府机构——县衙。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大堂名亲民堂,明镜高悬)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二堂名恩补堂,知恩图报)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从内宅走进大堂前见“天理国法人情”)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县衙内一扇边门)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县衙内的戏台)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以前看过江西景德镇的浮梁县衙、江苏的淮安府署,格局大同小异,建筑依朝代、地域略有不同。去年均有专篇博文记叙,此处略过。

  比较特殊的是这里有个大仙楼,而且是县衙中保存下来唯一的元代建筑,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不仅是古县衙中最年长的建筑,而且还是平遥县衙所特有的——独一份,别无分号。

  一楼的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倍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说得既平白易懂,又深含哲理。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一楼为餐厅和伙房)

  大仙楼上供奉的守印大仙是狐仙,狐仙虽然不属于正道,但它生性好大喜功,喜欢被人奉承,并且它的道行比妖魔鬼怪高一筹,历任知县为求得仕途平安,就将它供奉起来,请它保护官印。俗话说“官凭印,虎凭山”,保住了官印,也就等于保住了官。至于是哪个县老爷把大仙“请”来的没有记载。

  县衙外有个比市楼略低的听雨楼,可以从县衙里面登上去俯瞰平遥全景,不巧也在维修。这位木工师傅很幽默,对我们说:过个十天半月来我让你们上。说完,一边干活一边嘴里哼着:“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首《牧羊曲》愣被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唱出了另一种柔情。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上听雨楼的台阶在维修)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听雨楼也是过街楼建筑,此面匾额观风楼))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此面匾额听雨楼)

 

  古代的建筑很讲究对称,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与平遥县衙东西相呼应,东部的城隍庙就居于上首。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

  看到城隍庙挺震撼的,建筑高大,非常壮观。主殿里的城隍爷是谁?网上也找不到答案。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城隍庙中有两座戏台:主殿大戏台、财神庙戏台。我们游览时,正遇戏台上演山西梆子《打金枝》,可惜听不懂。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大戏台)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财神庙戏台)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与城隍庙隔一条街是文庙,进去转一转。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城隍庙去文庙要经过这座牌坊)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一个大鼎,一只麒麟)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还有一扇龙门)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古城中心的市楼附近集聚了有名的日昇昌票号、百川通票号等,这里。被称为“古代中国华尔街”。因为清代晚期,总部设在平遥的票号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为了保护商贸往来、钱财安全,镖师行当应运而生。两个行业在平遥做得风生水起。

  票号博物馆和镖局博物馆是旅游团必去的地方,游人如织,只好瞅空抢拍几张。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百川通票号)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光绪赐的匾额)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王氏镖局的祖堂)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看了票号,当然要提一提雷履泰,如果没有他,日昇昌或许就不可能成为领中国银行业先河的民族企业。下面的图片是雷履泰故居。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正院名晋元楼,院中有个石元宝)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西院的匾额“拔乎其萃”)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拐角处的灯台)

 

  日昇昌边有家“蔚沣厚”醋坊,房子一看就是老房子,里面有柜房还有后院,买醋的游客很多。一来山西醋有名,二来在平遥买的醋回去送人也有面子。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平遥的四大首富马中选曾住过)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后院摆放着很多醋缸)

 

  看看日头偏西,肚子也饿了。这里有个“肯德基”,不见招牌的白胡子爷爷,挂的是本土化的门匾,哈哈,入乡随俗了。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中午在客栈附近祥宇昌吃的招牌干煸栲栳栳和油茶,是来山西后口味最好的特色面食,晚饭还去他家。老板人好,价格还公道。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墙上的菜单)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招牌干煸栲栳栳不好看但好吃,油茶忒香)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做猫耳朵)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剔尖面)

  在结束这篇博文时,不得不感谢一个人——同济大学的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大兴大拆大建的城市改造模式,平遥县总体规划也一样。要在古城内纵横开拓几条大马路,城中心开辟广场,在原有的市楼周围环形交叉口建新的商业大街。由于没钱,拆不下去了,这时平遥文物队的干部找到阮仪三,才有了新的古城保护规划。多方奔走,“刀下救平遥”,我们现在才能有幸看到原汁原味的明清风貌的平遥古城。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画圈的是主要景点,县衙和城隍好像两眼)

 

交通攻略:

  太原(祁县)火车到平遥站。平遥古城城门都有电瓶车送到游览区,10//次。

 

 

注:

  1、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2015713日,平遥古城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

  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2、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

  瓮城,指建在城门外的小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补修重筑,城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10.04米。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点将台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一旦敌人兵临城下,相邻的马面上的守夫可组织成交叉射击网,让来犯者左右受敌而一败涂地。平遥城墙每隔60-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 

  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龟城”之说。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从而引发了古代文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感慨。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

行走山西——(22)平遥古城

 

  3、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4、平遥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初,成化中重修,清代郑板桥宰潍县,重修城隍庙并撰有《创修城隍庙碑记》。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它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5、文庙即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平遥文庙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平遥古城的主要文物旅游景点之一。

 

  6、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

  百川通票号是中国清代的主要票号之一,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平遥古城。该票号财东祁县城内的渠源浈,经营期间在全国各地设立近30处分号。票号内悬挂有光绪皇帝特赐的“诰封二代”匾额,因为财东渠源祯的儿子渠本翘曾经官居三品,所以这里使用的是“诰封”。这块匾就是赐给渠家两代人的,以表彰他们父子二人在商业和金融业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7、雷履泰故居位于平遥城内上西门街11 。始建于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整座院子坐北向南,是由两主院、两跨院组成的传统住宅群体。

  雷履泰,作为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国票号的创始人,在其发迹时,也同北方商人一样 ,大兴土木 ,修建宅院。旧居主院为前后二进院,结构布局为轿杆式院落。并建于高高的台基上,山墙顶部有砖雕鱼图案,中厅为双坡硬山瓦顶房。

  悬挂在西院里厅之中哪一块“拔乎其萃”的横匾———听说是雷履泰70寿诞时,平遥商业界赠给他的。“超出其类,拔乎其萃”那样的点评对叱诧风云60余年的雷履泰而言可以说切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