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太原,乘高铁去祁县东只需半小时。不料由于贪快反而误事(祁县东到县城公交班次少,省时间需打车),不如老老实实坐普快更方便,因为出祁县站就可以坐公交直接去乔家大院。
30多年前的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让乔家大院成为山西旅游最红景点之一。时隔20多年再次来这儿,周围已没有当初晋中农村那些极具特色的民居农舍,取代的是一大片公园式的绿化大道。
走了很长的路,前面有个照壁,转过去才是以前见过的“百寿图”。

进城堡门,有个年轻保安坐在那,我忍不住好奇过去问他:“以前乔家堡村的民房怎么都拆了?村民搬哪儿了?”
保安告诉我,他七、八年前来景区时,周围还有房子的,三年多前景区大改造,乔家大院外面的全拆了。又一指很远处一排排白色的新楼房,“那是村民住的新居”。给老百姓改善居住水平是好事,但这些旧房子改造一下作为乔家大院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一方面可物尽其用,另一方面有这些民居做陪衬,更能显示乔家大院的独特建筑特点和晋商发展的那段历史,岂不比只留下孤零零的一个大院更好?

(网上下载图片)

(网上下载图片)
大院没变,在一片空旷中显得独立又霸气。

(网上下载图片)
我对建筑不是内行,说不出个一二来,只感叹于建筑的壮观,木石砖雕的精美,还有全院无处不在的高高悬挂的红灯笼透出的热火和喜庆。

(乔致庸住的统楼院为窑洞式窗)
(后建的明楼院有宽大的阳台)
(后建的新楼简洁,二楼采用方形窗)
(统楼院中厅)


(精美的砖雕)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新楼内的装饰已有西洋风格)
旅游团一拨接一拨,游客穿梭在各个院落中,“咔嚓咔嚓”与不同的正房、门楼、照壁合影。


我对各房中的乔家家训、门楹和对联细细品味,从中了解乔家百年来如何持家、如何为人、如何经商,创下了这份延至五代晋商楷模的家业。


(闲观世事如修史,多见通人始信书)

(见事贵乎明理,处事在于公心)

(知足阁)
在一间不起眼的偏屋,看到了乔家第六代乔倜烈士的铜胸像,20多年前来时可是没见到。

看完介绍,对这个23岁为国捐躯的“飞将军”和他的父母充满敬佩之情。当年多少像他这样的热血青年放弃优渥的生活,为抗击日寇侵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牺牲之前他给父亲的信中写道:国之将倾,何以家为?大人对儿幼时之教诲,至今犹历历在耳,未敢一日忘。儿虽不才,不敢与岳武穆,文天祥等先圣比,但以堂堂热血男儿,值此国难当头,岂敢以儿女之私而废公乎?……儿意已定,决心与敌周旋到底。誓与我机共存亡,绝不为有辱国家,有辱祖先之事。
从网上查询到,经过乔倜侄儿辈几年的努力,在他殉国70年后,于2008年2月被追认为抗日烈士,他的英名被镌刻在南京紫金山北蔍的航空烈士公墓。

(网上下载)
第二次游的关注点已不仅仅在雕梁画栋和乔家的财富宝藏上,而是从乔家的家风传承、为人处事上得到新的感悟。两次游两次的感觉不完全一样呵。
走出乔家大院,穿过曲曲折折的购物长廊,外面的天空湛蓝湛蓝的……
交通攻略:
太原到祁县的火车,在站前广场坐29路(3元/人)到乔家大院。
60岁以上老人半票(58元/人)。
注:
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
乔家大院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瞭望探口。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乔倜(1914年2月27日—1937年10月6日),字子超,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人,“在中堂”主人乔致庸的第十个曾孙,乔家第五代乔映庚的次子。

1935年,乔倜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时值中央航校在京招考飞行员,乔倜决定投笔从戎。5月考入中央航校,成为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第六期甲班的一员。1936年10月12日,乔倜从中央航校毕业,被分在刚刚成立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飞行大队第27中队(中队徽标是一个由骷髅、闪电和翅膀组成的图案),担任飞行员,授予少尉军衔。
1937年10月6日,在太原保卫战忻口会战中,乔倜与枪手麦振雄驾驶许机2707号,同自山西汾阳出发,侦炸宁武、代县、繁峙、平型关等地的日军,行在平型关附近时,遭到日军3架驱逐机的攻击,乔倜驾机利用低空回翔,伺机凭后座机枪抵御,但飞至定县上空时,又遭到敌军地面高射炮的射击,乔倜和麦振雄同时殉国。这一年,乔倜年仅23岁。牺牲后,乔倜被追赠中尉军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