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武侠小说排行榜贰 《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2011-12-26 18:08:12)
标签:

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

金庸

倪匡

武侠

小说

文化

杂谈

分类: 【金庸武侠小说排行榜】

 

 

 

http://s13/middle/76e37e76hb3b7689f4b3c&690《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TITLE="金庸武侠小说排行榜贰 《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

 

雪山飞狐

经过了《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的初期摸索阶段之后,金庸创作了《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是石破天惊的作品,突破了《书剑》的“群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之间的说法,在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和《碧血剑》相同之处的是,《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苗人凤和胡一刀夫妇。所不同的是,《碧血剑》中的倒叙人物,早已死去,而在《雪山飞狐》之中,苗人凤却留了下来,最后还和胡斐决战。

所以,《雪山飞狐》没有《碧血剑》的缺点,在倒叙的一条线结束之后,另一条线一样极其精彩。

《雪山飞狐》发表至今,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引起争论处,有两点:

第一点,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

这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很有点调侃历史的意味,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不单是历史的记述者,尤其是所谓“自传”,真实性如何,更可想而知。

这种写法引起争论之处是,许多人直觉上,认为这就是《罗生门》。(《罗生门》是指日本电影《罗生门》而言,《罗生门》的原著小说极简单,电影到了黑泽明手中,才发挥得酣畅淋漓。)

由于《罗生门》中有同样的结构,每个人在叙述往事的时候,都有不同的说法,而事实的真相便淹没不可寻。所以《雪山飞狐》在读者心目中,就往往与《罗生门》相提并论。

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看法是:《雪山飞狐》在创作过程中,金庸在一开始之际,当然受了电影《罗生门》的影响。但是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来,金庸在开始创作之后不久,就立即想到自己的作品,会被人与《罗生门》相提并论。所以,他努力在突破,不落入《罗生门》的窠臼之中,而结果,他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说用《雪山飞狐》倒叙部分的意念来处理《罗生门》,可;说《雪山飞狐》是《罗生门》的翻版,绝不可。如果强要这样说,那是证明说的人,未曾仔细看过电影《罗生门》和未曾仔细看过《雪山飞狐》。

金庸在《雪山飞狐》中采取的倒叙结构,是武侠小说中从来未曾出现过的,是一种断然的新手法。这种新手法的雏型在《碧血剑》,而成熟于《雪山飞狐》。奇怪的是,在金庸以后的作品中,却绝不再见。或许金庸认为那只是创作的一种“花巧”,偶一为之则可,长此以往则不可。


第二点引起争论的是:《雪山飞狐》写完了没有?

《雪山飞狐》写到胡斐和苗人凤动手,两个人之间,已经有了许多恩恩怨怨,动手是非分胜负、决生死不可的。而且金庸安排两人动手的地点,是在一个绝崖之上。背景地点写得这一段情节绝无退路,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非判生死不可,而从开始起,决斗的两个人,全是书中的正面人物,不论是作者或读者的立场,两个人之间,是谁也不能死的。

这等于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所有的读者,屏气静息,等着金庸来解开这个死结,而且,读者也相信金庸可以极其圆满地解开这个死结。终于,决战的双方,胡斐和苗人凤,可以判出高下了,胡斐捉住了苗人凤刀法中的一个破绽,在交手过招之间,一发现了这个破绽,只要再发一招,就可以判生死,定胜负了!

然而,金庸却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停笔不写下去,宣称:全书结束了!

 


胡斐的这一刀是不是砍下去?金庸的解释是:让读者自己去设想。

所以,《雪山飞狐》不算是写完了,那是金庸对读者所弄的一个狡狯。

《雪山飞狐》如今这样的结局,决不在创作计划之内,而是在种种因素之下,搁笔之后的一种“灵机”。灵机既然触发,觉得就此结束,留无穷想象余地给读者,也未尝不可。开始时,只觉得“未尝不可”,随着时间的过去,灵机一触变成思虑成熟,由“未尝不可”也转变为绝对可以,所以就成了定局。

对这一问题,每当有人问起,金庸总是一副“无可奉告”的神情,既然莫测高深,大家就只好妄加揣度了。

《雪山飞狐》结局,金庸所卖弄的狡猾,也只能出自金庸之手,旁人万万不可仿效。由于全书一步一步走向死胡同,在死胡同所尽之处突然不再写下去,读者的确可以凭自己的意念与想象,也可以去揣想金庸原来的意念是怎样的。在谈论金庸的作品时,可以平添奇趣,这也是金庸的成功之处。
《雪山飞狐》在金庸的作品中,凭他创造了胡一刀夫妇这样可爱的人物,凭奇特、离奇的结构,本来可以排名列前,但由于未有结局,将解开死结的责任推给了读者,所以只好排名第五位。


 

http://s6/middle/76e37e76hb3b774d236b5&690《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TITLE="金庸武侠小说排行榜贰 《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 />

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作品中广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英雄传》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这是一部结构完整得天衣无缝的小说,是金庸成熟的象征。

《射雕》是金庸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绝对毋庸置疑的。

在《射雕》中,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糅合,又有新的发展。虚构人物不再担任小角色,而是可以和历史人物分庭抗礼了。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

从此开始,金庸笔下对创作人物的处置,更加随心所欲,有时甚至可以凌驾于历史人物之上了。
这样的安排,足以证明金庸对他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读者当可以发现,在历史和创作的糅合之中,是极度的水乳交融,不着痕迹的。

也有人认为金庸的这样写法,会有误导读者错误认识历史之可能。这种说法,当然不值一笑,也不值一驳。持这种想法的人,只怕要在每一座高楼之下张上安全网,以防有人跳楼。

《射雕》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射雕》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是平铺直叙的,所有精彩的部分,全来自所创造出来的,活龙活现,无时无刻不在读者眼前跳跃的人物。

金庸写人物,成功自《射雕》,而在《射雕》之后,更加成熟。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是比较“浅”的一部作品,流传最广,最易为读者接受,也在于这一点。
《射雕》中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射雕》可以说是一部武侠小说的典范,在武侠小说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射雕》中,金庸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群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这种观念,集中在君山之会,郭靖、黄蓉被丐帮的群众逼得面临失败这一情节上。但是这种观念在一再强调中,实际上已出现了崩溃的迹兆,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个体的力量在前头,金庸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接着又写了郭、黄二人,打败了丐帮的大批人。英雄人物毕竟是个体的、独立的,和群众的盲目、冲动大不相同。

这种群体观点崩溃的迹兆,始于《射雕》,而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在百万大军之中,击毙蒙古皇帝,已彻底转变完成。自此之后,金庸的小说中,始终是个体观念为主了。

爱情上的观念,一直到《射雕》,金庸还是坚持“一男一女”的“正确恋爱观”,这种观念,一直维持到最后一部《鹿鼎记》,才来了一个大突破,在轮到《鹿鼎记》时,自会详叙。

所以,在《射雕》中,郭靖尽管和蒙古公主有婚约,可是在遇见了黄蓉之后,他只好在两者之中择其一,当然,感情上的挫折,也变成了故事的丰富情节。

《射雕》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

《射雕》在金庸的作品中,排名第七位。

 


素材源至网络 [文/倪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