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锁链,展开双翼
(2023-12-13 14:29:06)
标签:
雨果人生拖着锁链展开双翼 |
分类: 摘抄及百字文 |
前言
今年教高三。在近期的作文教学中,我主要教“‘是什么’的深层挖掘” “动态论证”及“理论论据的积累和运用”。为此,本周以来,每节语文课我都要学生积累一句哲理名言,并鼓励他们每天用这些名言写一篇百字左右的议论短文。
前天我给学生的名言是雨果的一句话:“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为了给他们做“百字文”示范,也为了展示“‘是什么’的深层挖掘” 和“动态论证”的具体运用,我写了下面这篇非应试作文。文章有八百字,不短,却不是应试作文,但作为写作教学示范还是适用的。
这些年来,我读了一些作文教学文献,也写了一些下水作文。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比如,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好些不足甚至错误。又比如,议论文写作本道同高考阅卷审美并非毫无违和,教学时需把二者取长补短,统合为一。
许多年前,读季羡林先生的《留德十年》。书中说,德国的博士论文写作,“强调一个‘新’字,没有新见解,就不必写文章。见解不论大小,唯新是图。论文题目不怕小,就怕不新”,我深受启发,并力图恪行之。多年下来,它已成为我教学工作的乐趣之一。
所以,我觉得作文教学的珍贵处,常在于发现与创新。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提出了某些新观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动态论证”,也许另外一个具有颠覆性。我准备把它们写成论文。
当然,我的这些新见,肯定不是狂妄自喜的产物。我知道自己很卑微,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心怀敬畏,谦慎处事,“淡泊致远”。这些己见,是我这些年来阅读、写作、教学、思考的微薄收成吧。
我乐在其中。把它们放进博客和朋友圈里,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为了记录。
拖着锁链,展开双翼
雨果说:“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此语道出了人生昂扬勃发的一面,但未尽全面与深透。
固然,生而为人,我们都不愿拖着羁绊和负累的“锁链”蹒跚而行,而愿意尽情展开自由和理想的“双翼”翱翔苍穹。所以,说“人生下来是为了展开双翼”是对的。
可生活的真相是——人生下来,就必然拖着锁链。试问,谁身上没有拖着锁链呢?命中注定,我们谁也无法挣脱这把锁链;而且,不但能力越大的人拖着的锁链越沉,能力微小的人拖着的锁链也很沉。伟人的锁链是关乎家国、道义和真理的宏大使命,常人的锁链是关于衣食住行、养家育儿、人情世故的近切负担。
对,所谓“拖着的锁链”,其实是生而为人必负之“责任”。纵然余华将《活着》理解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为别的”,可“活着”本身就意味着责任——拖着锁链。所以小说中徐福贵仍会努力地活着,为他的亲人们: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女婿二喜,外孙苦根。亲人们都死了,他仍伴着老牛福贵努力地活着,为他逝去的亲人们,为老牛和他自己……人世间至卑微、悲惨如徐富贵者,他努力“活着”的目的,是为那拖着的锁链——责任。
也正因此,我们读《活着》时,会生出沉甸甸的肃穆感。我们不仅不会嘲笑、鄙视徐福贵,反而会感佩、敬重他,进而思索生命的深沉蕴意。我们可能会猛然憬悟,徐福贵“为了拖着锁链”的生命历程,同时也是他“为了展开双翼”的历程。他对悲惨的人生抱着卑微的理想——让亲人们好好活着——并竭力展开双翼去追求它。尽管他最后“失败”了,亲人们一个个死去,他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他“在与不可战胜的命运的不屈抗争中失败”,不正切合古希腊“悲剧英雄”的内涵吗?
所以,徐福贵可解读为一位悲壮的“英雄”。他心甘情愿地拖着锁链,拼尽全力展开双翼,但没能飞翔起来……
是的,他没能飞翔起来——因为,他展开双翼,并不是要飞起来,而是要像母鸡护雏那样护佑家人!
于是我们明悟:人生下来,既是为了展开双翼,也是为了拖着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