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从凡夫到达初地,最开始是证得“一切空”,后证得“一切不空”。什么是一切空呢?人也空,法也空,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空,所谓“二空”。一切不空又是什么呢?就是具足无量的功德,又能从空生有,大兴佛事广度众生,这叫不空。一切空是智慧,一切不空是慈悲。“真空”就是一切空,“妙有”就是一切不空。一切不空,不是在凡夫心态上的不空,是空了以后的不空,超越了有无、超越了生死、超越了凡圣之见的一切不空。简单的说,一切空就是大智慧,一切不空就是大慈悲。具有大智慧,具有大慈悲,就是无分别智。
“亦是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是空。”
“菩萨修学空为证。” 菩萨证什么呢?菩萨以空为证,证得二空所显真如。二空就是人空、法空,或者说烦恼障空、所知障空。二空所显的真如就是涅槃,一切法的寂灭相、一切法的空相,就是涅槃。“新学之人直见空者,此是见空,非真空也。”我们新学的人直接就能看得见的空是虚空,是眼睛看到的空,不是真空。真空是什么呢?既有一切空又有一切不空,才是真空,所谓真空妙有。 “修道得真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无有诸见也。”修道如果见到真空,那就既不见空,也不见不空,一切的见解分别都不会产生。到此境界,没有你开口处。因为一开口就是分别,一开口就是名言,是名言、是分别就非究竟。 四祖告诉我们:“善须解色空义。”色与空的道理,非常微妙,一定要善于理解,不能曲解。“善解”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既要见到一切空,又要见到一切不空;既要扫除一切分别妄想,又要建立世间一切法。真谛上要空一切,俗谛上要建立一切。真谛一切空,就是真空;俗谛一切有,就是妙有。既要扫除一切见,又要建立一切法,世、出世间才能圆融。否则的话,佛法将是一个破坏世间的理论。所以佛法既要破除一切知见,又要建立一切法,使众生活得真真实实,又不被烦恼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