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过程最优化》读后感----张丽君

(2017-03-15 17:47:19)
标签:

教育

读了《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我发现这本书不像其它的理论书籍一样去强调教学的艺术性,高谈阔论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的东西,而是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出发,很多东西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P25如果没有提出明确的标志,借以评价某个过程的最优化程度,那么,任何关于该过程是不是最优化的争论都毫无意义。要知道,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一般地说,不是最好的教学过程,即并非理想的教学过程。最优,也不是最大和最小的简单平均数。最优是指对现有条件来说,对学生和教师在当时的实际可能来说,以及从一定的准则来看是最好的。这些准则,在每种场合,都具体规定的,随着学生和教师可能性的变化而逐渐复杂化。最优化的准则总是同一定的教学效果相联系。有过一个时期,有人认为 没有留级生的教学就是最优的教学。后来,提高了对学生知识质量的要求,以及要求增加学业成绩友、良的学生人数。以后又对教学过程效果提出更高的要求。

P26在现代条件下,教学过程效果最优化的第一个准则是每一个学生在教养、教育和发展三个方面都达到他在该时期内实际可能达到的水平,但不低于所规定的评分标准的及格水平。

P27教学最优化的第二个准则是学生和教师都遵守有关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数规定。

P29  教学最优化,要求教师每一节课都应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创造性地选择研究新课题的最好方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应千篇一律,公式化,一成不变,不可夸大个别方法和形式的作用,不要平均使用所有的方法和形式,而应当找出该情况下各种方法和形式的最好结合方案。

P30教授最优化的第一个方法是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学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P31教授最优化的第二个方法是使教学内容符合于教学任务,突出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

教授最优化的第三个方法是选择最恰当的课堂教学结构:即提问、学习新材料、联系、巩固、家庭作业、小结等的顺序。

P32教授最优化的第四个方法是教师自觉地为完成一定教学教育任务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授最优化的第五个方法是对学生采取区别对待和个别对待的方法,把全班的、小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最优地结合起来,这个方法的重要性,许多教师早已明确。

P34教授最优化的第六种方法是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物质条件、学校卫生条件、道德心理条件和美化条件。

教授最优化的第七个方法,我们认为是采取专门措施来节省教师和学僧的时间,选择最优的教学速度。

教授最优化的第八个方法是按照最优化准则分析教学效果和师生的时间用量

下面谈谈如何做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首先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目的及学生的特点、本人的特长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判断它是否能够全面地完成该课的教学任务。通过钻研、通读教材,如果发现必须充实教材内容,那么教师就必须借助教学参考书和有关该学科的科普读物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还应使教材内容现实化:即以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最新例子、事实等,来充实教材内容。并在内容中充分考虑学生日常的生产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特点,依靠学生周围现实中所熟悉的事实、例子,探讨和完成课上所学问题的作业,也可以同时完成几项教学任务:保证教学与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的职业定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掌握知识,从而保证提高既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其次,教学不应完全依赖课本,也就是说要灵活地使用教材。跳出教材看教材、跳出教材用教材,新课程的环境给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自主教育空间,要把教材当作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载体,当作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抓手,让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围着教材转。

其三、要做到教学内容最优化,还要做好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备课不但要研究课文的思路,老师的教路,还要认真研究孩子的学路。我们在认真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多备学生!学生们知道些什么,什么可以自学,什么应当小组议论,什么必须教师讲授,教师都应该做到有所预见。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可以区别对待了,作业的布置也要做到相应的分层次布置。这就需要教师在细节上下工夫,力争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入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大有收获。

此书让我受益非浅,书中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今后我会少一些浮躁和懒惰,多抽时间阅读学习,让习惯学习,爱好读书成为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加油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