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

(2013-03-17 18:03:29)
标签:

教育

分类: 文学鉴赏

http://s5/mw690/76ccb98bgd81c1b5a4e84&690

音乐产生于人类劳动生产过程中。最初的最原始的音乐也就是在劳动时,或欢庆娱乐时所唱的极为浅显的如“打夯”“搬运”之类的最为简单的曲调。这些歌曲在人们口头传唱,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最早的诗歌。中国古典音乐与文学是艺术领域中的两朵奇葩,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除舞蹈,文学也许是和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艺术形式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可见两者在萌芽期都是一体的。曾经有人主张中国文学的正宗是音乐文学,这话明显偏激,但也可见以诗为正宗的古代,音乐文学也是占有相当的位置。

 

我国的古诗词从《诗经》起,诗词与音乐就联称并举。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唐律绝、宋词都是合乐之诗。可见,诗词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依附、共存共荣。

远古时期的歌谣,既是文学的萌芽,也是音乐的萌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这些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的《诗经》,它们收录的就是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所流传的一些民间歌曲。《史记·孔子世家》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和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见《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关系密切,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诗经所录的内容来看,它是春秋时期一部声乐歌曲集,除歌词之外,每首歌曲是有旋律的,但是后来失传了,现在我们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诗歌的音乐特征。《诗经》的第一篇作品《关雎》全为四字句,多有双生叠韵词,读来有一唱三叹之感。

先秦时代,中国出现的另一个与音乐关系密切的文学样式是楚辞。这是一种“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诗歌体裁,和《诗经》并称“风骚”,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楚辞》所收录的是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新兴音乐文体。其中“九歌”是屈原在收集整理湖南民间祭祀时所唱的歌,是最能代表《楚辞》特色的作品。楚辞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具有浓烈的巫术色彩。屈原是最著名的楚辞家,其作品《离骚》是楚辞的千年绝调。

“乐府”是我国古代宫廷中的音乐管理机构。其设置始于秦代。至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获得空前的发展,致使后人将乐府视为汉武帝所立。它的一大职责是大量采集民间歌谣,然后进行改编,后来这些歌谣也被称为“乐府”。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既是乐府诗,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它也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乐府”从一个机构到诗体名称,更是被刻上了深深的音乐烙记。可以说乐府是音乐实现形式的一种载体。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乐府是一种入诗的诗歌,在汉朝和魏晋南北朝甚是流行。

中国的唐代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四万八千首《全唐诗》,浩如烟海。诗歌的文学意味增强,但并不代表诗歌就与音乐没有关系了。古人云:“唐之绝句,唐之曲也。”“今日之诗歌,古之乐也。四言如琴,吴艳如笙箫。”可见唐诗是可以入乐的,而且在当时以著名诗人的诗句入乐为一时风气。唐诗入乐的例子很多,如白居易的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益的诗每写一篇,就被乐工们争先赂求;还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真挚感人的诗句配着抒情动人的曲调.这首作品成为了古今送别第一曲。

 

词是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在共同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随着音乐与文学的进步,人们感到诗的五言、七言、绝句不可变更音节和句式有时会束缚音乐的表现,使音乐不能完美地与诗相结合,恰当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而词是长短句,音乐的节奏感更为强烈,变化也更为丰富。

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词与音乐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仅是语言、音韵与音乐之间的感情必需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词的意境,词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相融合,达到词与音乐的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

现代词学家胡云翼首创“音乐的文学”概念,他说:中国文学的发达、变迁,并不是文学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而与音乐有密接的关连。……中国文学的活动,以音乐为归依的那种文体的活动,只能活动于所依附产生的那种音乐的时代,在那一个时代内兴盛发达,达于最活动的境界。若是音乐亡了,那么随着那种音乐而活动的文学也自然停止活动了。凡是与音乐结合关系而产生的文学,便是音乐的文学,便是有价值的文学。胡先生所讲的文学,自是广义上的文学,但是他的表述,运用在诗歌与音乐关系上,也是十分之贴切。
   “唐代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得”。这个也可以从绝句的形式上看出来。绝句是全押韵,所谓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末句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底,只要其韵相同,不论平、仄,均可通押。例如:

  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赤湾观海》)

  花香和酒香,踏沙还踏浪。情人在何方?不觉天地广。(《秋夜西丽湖花间对饮》)

  绝句只有四句。五、七言的绝句,有首句押韵与不押韵之别;五言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绝句全押韵,就是不论绝句的正格与否,一律起句用韵,而且第三句也用韵,也就是四句全部用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                             

 

例《赤湾观海》,原为首句不入韵的正格五绝,但现在句句用韵,而首句韵脚用的“海”字与第三句韵脚用的“奈”字为仄声韵,二、四句押的 “开”、“来”为平声韵,四者同韵,而平仄通协,这样,便形成了全篇四句平仄(或仄、平)通押一韵的绝句,显得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大有一气呵成、音韵流转、乐感优美的效果。

  “绝句完全押韵”,正是希望在增强诗歌的音乐性方面,能产生一种新思维,指引出新的方向,绝句的完全押韵,大有一气呵成的气势,使绝句在音乐美方面,更加悦耳、上口,乐感优美,强化了音韵的流转,使绝句的气韵更加紧凑和具有连贯性,更适合演唱要求。

  在对唐代诗歌的研究中,我发现两种特殊情况。其一是,专门为了歌唱所作的诗歌,这里有一例,史载杨贵妃要听新歌,唐明皇特地从酒肆里将醉醺醺的李白拽出,令宠臣为其提鞋,宰相为其磨墨,只为求‘诗’作‘歌’,诗成,静候的宫廷乐师立即按律谱曲。以下是李白的 “宫廷诗”作品, 虽然是命题奉召之作, 但也是优雅空灵, 雍容隽美, 流畅上口, 被谱成歌曲后一定更加具有魅力吧.另外的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诗歌对音乐的专门描写,这里有两个典型,包括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对描写音乐的绝妙好诗。以李贺的诗为例,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这首诗的构思也很巧妙,开头一句先写琴,第二三句写音,先声夺人,然后才说到演奏者;写演奏时,先写情景,为下文写旋律作铺垫;写旋律,又写它蕴含的悲喜忧思。诗人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写箜篌演奏的音质美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饱含着对李凭技艺的赞美感叹,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描写音乐的绝唱。

    广义上的诗歌,包括诗,词,曲等,这些创作形式,在内容以及自身的形式体裁上,各有特色。但是在和音乐的交流吸收进步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容性,是其他文学所不能达到的。,“诗歌”这个词语中本身就包含了“音乐”,也可得知,诗与音乐得密切关系。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互交融,像中国诗歌与音乐这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所谓的混合艺术,在世界文学史甚至世界音乐史上,不能不称之为一个奇观。

http://s9/mw690/76ccb98bgd81c1d243e5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