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4

(2022-06-16 10:27:12)

附件3

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记录表

执教者:王洋哲

支援学校:乐清市翁垟第二小学

受援学校:平阳县凤卧镇红军小学

乐清市柳市镇第十五小学

时间:4.12

班级:403

形式:同步课堂

学术专家:

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文本记录或文本复印粘贴、现场图片附后)

一、揭题导入  明确游记文体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师:看来,同学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呐!那你们去过浙江金华吗?

2、揭题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跟着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去旅游,好吗?。

(师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生齐读。

2、关注文体

师:同学们,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记录之意连起来说一说课题的意思。)

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文章记录了游历金华的双龙洞的经过,像这样对旅行经历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叫——游记。(板书:游记)

师:出示课件:很多游记的题目是《记 ——》《游——》,也可以是《-—— 行》

3、聚焦首尾

 师:作者叶圣陶在这游记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请你读一读。从这两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写游记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什么妙招?

4、适时点拨:游记开头开门见山,要写清楚“何时”“何人”“何地”“何事”,游记的最后,还可以写一写自己是怎么结束这次旅行的,让游记“有头有尾”。

二、填线路图 梳理游览顺序

1、我们就走进金华的双龙洞,看作者是怎么记录他游览双龙洞的经历的。

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圈出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

出示学习建议一:

读一读:默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与同桌讨论。

圈一圈。边读边思考,圈出作者分别游览了哪些地方。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好了,还圈出了作者游览的的地方,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作业本54页第3题的线路图。

这些字词谁会读?

浙江 一簇 漆黑 臀部 额角

蜿蜒 石笋 石钟乳 突兀森郁 盘曲而上

师:第一声,跟老师读一次,盘曲而上。这里的曲是弯曲的意思。

谁来说说突兀森郁的意思?

蜿蜒:在字典中有两种意思,蜿蜒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呢?想象双龙蜿蜒的姿态,得知双龙洞的缘由。

师: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师:从哪知道的呢?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生: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师: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

生齐答:双龙洞。

生字词会读,也理解了,能写好这几个生字吗?

了解“月”不同位置的书写变化,书写“鹃”“郁”“肩”“臀

“臀”:上宽下窄

“肩”: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月”除了变形,还要稍稍露出户字头一点点。

师:同学们写完了吗?现在把笔放下,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刚圈出的游览地点,边说边完成《作业本》路线图。谁来说说作者的游程?

孩子们,这些地点你们是在哪找到的?请你来读读相关的句子

出示表示作者行踪的句子,读好句子。

读着读着,你发现了这些介绍作者行踪的句子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链接资料:联读《交流平台》,说说知道了什么?

师:是啊,这些行踪的句子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同学们,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写,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楚,咱们读起来,也好像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番游历,所以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还可以借助画路线图理清我们的思路。

三、品味语言 赏析游记表达

1、师:我们就按照作者游览的顺序,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去路上看一看。

默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作者在路上都看到了那些景物?想一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山花  红土  溪流

交流:

句子一: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暗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1)师: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明艳的意思?

   预设1:我觉得应该就是明亮、鲜艳。我把这两个字分开,明就是明亮,艳就是鲜艳。

   :嗯,这是一种理解的好办法,还有吗?

   预设2:我也觉得是明亮又鲜艳。因为映山红有粉红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特别鲜艳,也特别,所以我认为,明艳是明亮……

   :还有或浓或淡的……

   预设3: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

  师:让人感受到山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此时如果看到这景色,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什么?(2)指导朗读。

  此时如果看到这景色,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什么?

句子二: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而变化调子。

1)师:大家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反义词,拟人手法。

   为什么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时时变换调子呢?山势在不断变化

   两对反义词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运用排比句式,具体写出了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

2)指导朗读。

3、师:难道在路上只有这些景物,作者为什么只写了这些景物?

预设1:因为这些景物特别吸引人。例如作者说:“山上的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预设2:因为景物一路都有。就像作者说:“一路迎着溪流”,便可知溪流一直出现在路上。

   是啊,我们跟随作者从金华城出发,先来到了路上,欣赏到了路上的美景,体会到了作者愉快的而心情。看来写游记按照顺序来到一个地方写什么景物,还要选择有特点的、让人印象深刻的来写。下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再去欣赏双龙洞的其他景物。

   

活动小结(亮点、难点及宣传报道等)

    学生能通过补充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初步感知游记文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还会抓住作者描写的景物,通过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学习“路上”部分,感受作者游览时的心情,赏析游记表达。



 

参与对象签到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4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教研活动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