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利贷民营企业双轨制贷款紧缩杂谈 |
分类: 银行金融 |
本次高利贷泛滥,不少人将其归因于金融双轨制。所谓金融双轨制,是指国有企业可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支持,而民营企业只能依赖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本人认为,金融双轨制并不是本次高利贷泛滥的主要原因。
传统上,中国的银行体制是国有银行的一统天下,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是,1979年以来,中国的银行制度一直处在改革之中。到2011年8月末,中国的银行业总资产为1,044,410亿元,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总资产为495,026亿元,占比仅为47.4%,不足一半。其余为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等。即使是五大行,现在也全部都是股份制银行。虽然所有这些银行,都有一定的政府背景,但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已经大大弱化。中国的金融统计并不公布分所有制的银行贷款数据。但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时,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早已广泛展开。当年的江苏铁本事件,新疆德隆事件中,银行贷款如何深度介入民营企业,大家都有目共睹。
那么,为什么在今天,还有人有强烈的贷款所有制歧视观念呢?那是因为人们往往混淆企业的所有制差异与规模差异。由于当初的抓大放小,目前的国有企业主要是大中企业。而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仍以中小企业为主。在银行贷款领域,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企业由于信息更充分,往往得到银行的青睐。小企业信息不足,其贷款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现象,与银行的政府背景无关。因此,即使中国政府退出所有银行,小企业的融资依然会是一个难题。
本次高利贷开始于货币紧缩,这本身就说明金融双轨制不是高利贷产生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银行已经向民营企业发放了贷款,又在紧缩中收回贷款,才会有金融双轨制造成高利贷的可能。如果银行始终歧视民营企业,很少发放贷款,货币紧缩又怎么可能对民营企业形成巨大压力呢?大的民营企业获得银行支持的能力不可小觑。如果货币紧缩中,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紧缩力度更大,那也是因为小企业的风险更大,而不是所有制歧视。
企业政治关联理论认为,如果企业拥有政治关联,可以从政府获得各种优惠支持,比如银行贷款、税收优惠、更有力的救助等。但是企业的政治关联不仅仅是指政府持有企业产权,由企业的高管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建立起来的关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大的民营企业,与政府部门及其官员建立关系的行为是普遍的,由此获得国有银行贷款支持的行为也是普遍的。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发放关系贷款(relationship lending),本来就是商业银行贷款的基本方式。只不过,在市场成熟的情况下,关系贷款反映的是长期业务关系带来的深度了解与信任。而在市场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关系贷款可能只反映纯粹的关系,与信息不对称无关。
本次的高利贷泛滥是一种资产泡沫。历史上有名的泡沫有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8世纪的英国南海泡沫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等。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都是股票的泡沫。但是,无论郁金香还是股份制,都不是泡沫的根本原因。同样,中国政府目前持有大量银行股份,许多高利贷资金也确实来自银行,但政府持有银行股份也不是泡沫产生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