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3日
(2023-06-03 16:32:30)
标签:
教育文化 |
一转眼,许多人家的宅电拆了,全用手机通讯;有线电视停机,改为网络为主看电视节目、新闻。精彩一点的电视剧免费观看三集,若看后面好多集需付费 。查某个单位电话号、相关信息常需付费。一些网络服务,如金山文档,动员你付相当数目的费,成为会员。多年一来打麻将、广场舞、整天刷手机成为一道风景线;共享单车遍地开花,马路两旁成为停车场,电动车队伍越发壮大......
一转眼,卡拉ok歌厅风光不再,关并停的不少;穿着不合身西装的房产中介人员走出店堂,深入居民住宅区门口展览房源平面图、立体图,派发房屋宣传资料。离奇、脱离大众实际的高房价,很难引起打大的共的鸣。住宅小区、中小学、幼儿园、银行、邮政局等机构都设保安员人员。
一转眼,街上的门面房的租金像发高烧一样,向高点攀升。三、四十平方的店面,从十多年前二、三千元起步,不断涨价,如今已破万元大关,商家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街上的门窗、图文广告、药店、宠物医院、房产中介、饮食店、服装店占了大半个江山。原小商品、百货商店一部分或全部改为疏菜、海鲜店,店牌怎么写成难题。真正的菜场摊位逐步空下来,冷清气氛日益加重。
一转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七、八千很普遍,一万上下也不少,高于企业退休人员一到三倍。前者另有职业年金、各种补贴,到了人生路走完丧葬费为平均工资的二十个月、四十个月的数额。经常出远门游山玩水、摄影留念,三天两头上酒楼品尝美酒佳肴。后者粗茶淡饭,节衣缩食,怕生病,怕旅游,怕消费。上世纪九十年代底,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普通职员的月薪金只是一千元左右,如今,七、八、九千到万元。
一转眼,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获得稿费仍有,同时增加了作者支付版面费的发表文学作品、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新模式。这样著述其质量能够确保吗?要打个问号。原先业余合唱团日常排练,团员的来回交通费、夜点费一般都是自理,如今由主办单位出资予以报销。
一转眼,唯学历唯职称唯证书论像当年唯家庭成分论一样盛行,学历加上实践经验才是合格的人才;职称评定并不是公正公平,覆盖范围不够广泛,漏掉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有识之士;各种证书层出不穷,有形式主义倾向。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教师是不评定职称的,也没有教师资格证这个怪胎的。
一转眼,原公有制公司的党政大员成了新组建的股份制公司的大股东,占股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五十均有。如果确是自己出资的,那无可非议;如果是以权谋私的,不劳而获的,而且按此份额分红利者,那是
公私不分,损公利己。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人员与企业单位及银行、垄断企业的高管互相攀比待遇,年薪好几十万到几百万,另有房补、车补、生活补、精神文明奖、绩效奖、加班费...... 他们与一般职工的收入差距太悬殊了。他们毕竟不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也不存在立下什么战功,在和平时期也没有耀眼的建树,没有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以上,废寝忘食,殚尽竭虑。他们问心有愧。
一转眼,一些名胜古迹都要收几十元门票,有的反复收费,分外景点、内一景点、内二景点。上海大世界原一整天,从早到夜晚才二角,八十年代一元,如今六十元。如果定价十元、二十元则在情理之中。
一转眼,日常称呼变了,以前互称同志、师傅、前辈,现回到解放前的称呼先生、女士,公子、小姐;流行老板、老板娘的低俗叫法;张局长、李局长省略长字的油腔叫法;新发明了帅哥、美女的千篇一律叫法。明明年龄大于对方一个多辈分,对方随意以大哥、大姐相称,喊一声叔叔有何不可?将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民政局、居委会、房产中介、保姆中介、婚姻介绍所的办事人员全呼为老师,是一种语言上的失盲、称呼上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