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主题教研活动二

标签:
主题教研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活动设计 |
项目负责人 |
董芳芳 |
|
活动时间 |
4.4 |
活动地点 |
实验室 |
|
活动主题 |
教研活动 |
主 讲 人 |
陈宗碧 |
|
参加对象 |
技能组全部成员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学到技能和知识,无法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也无法真正理解科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在课前要尽可能多地去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根据预设尽可能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而实验材料的有效选择对实验和探究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是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实验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针对性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认真研读科学课程标准,了解本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做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实验假设,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 在实验活动前,有一段时间是对实验进行假设。要求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假定的说明。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假设有依据的关键。如:让学生提出“苹果为什么落地”假设前让学生进行了如下的活动:1、让玩具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推或拉)2、指定学生接住老师扔来的苹果(思考苹果是怎么到你手上的)上述两步目的是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继续做小实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发现,各种物体在没有人为施力的情况下,最终都落向地面。学生就会自然地作出结论:苹果落地肯定是受到了一种力的作用,这种力是竖直向下的,可能来自地球的吸引力。 教师让学生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了用学生事实说话的证据意识。 (三)、提供高效的实验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 良好的、有结构的材料是有效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实验材料的自身不足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果。那些材料是属于真正有效的呢?首先,材料要保证科学性。其次,材料要简明:科学探究的材料构造要简洁明了,要尽量控制影响孩子们探究的干扰源。第三,材料要有兴趣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有一种天生的好奇。第四,材料要有结构: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有结构的材料,使活动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保证有效科学实验 有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上的探究活动,还应包括思维上的探究活动。一堂课只有35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环节上,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不仅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教师必须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脑的地方所花的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五)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 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 1、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教师最好课前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如在研究与加热相关的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禁止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 2、规范实验操作。 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要求学生去规范地操作,如温度计、量筒、量杯的使用和读数,操作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再如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使用规则,怎样点火,怎样加热,怎样熄灭酒精灯等等,它会影响的整个实验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直观感性认识。新晨范文网 (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调动探究积极性 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在“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各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七)强调实验过程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教研组长(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