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集体备课三

(2022-12-26 15:19:41)
标签:

主题教研

项目名称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

项目负责人

吴美妙

活动时间

2022.12.20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语文组集体备课三:四季之美

徐贤贤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教师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活动一:集体讨论教材备课

一、 导入

1.古诗导入,揭示课题

根据给出的关键词猜故事,诵诗句。

从四首诗中,你发现了什么?

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四季之美。

少纳言是官名,她姓清,就像你们叫我——章老师一样,老师是我的职业,章是我的姓。叫叫她。

这篇课文选择一本书《枕草子》。枕是枕头,草子是草稿本。大概意思就是放在枕边的笔记本。她在这本书中写了很多短小的散文。今天的课文就是这本书的第一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清少纳言用较短的篇幅写了春夏秋冬四季之美。那么她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先去读读课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通过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解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教师相机正音,红晕,着实。

4.习字教学“黎”和“漆”,学生练写。

5.串读首句,了解内容。

四季各有不同的美,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景物。集中出示各自然段第一句话,齐读。

6.作者选择了这些时间,那么她又选择了哪些景物呢?请借助这张表,把景物找出来。

7.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填写

8.真是各花入得各人眼,不同的景物会勾连起每个人不同的情怀和感受,感受不同,自然各人的选择也就不同。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秋天的景致。

三、感受秋之美

1.作者说,秋天最美是黄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词句,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2.交流

看到什么?带给人什么感受?

急急匆匆的归鸦:归鸦背日,倦鸟投林,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是爱的归宿,是永恒的牵挂。

成群结队的大雁:候鸟,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飞南飞北。雁是有灵性的,这是一只团结友爱的队伍,它们团结互助,才能飞越千山万水。

清少纳言把看到的,和内心的感受融为一体,写了下来。你们来读一读,感悟感悟。

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

闭上眼睛,你们听。你是什么感受?这样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就叫做“心旷神怡”。

这风响虫鸣使得秋天的夜晚清凉而舒畅,在这样的交响乐曲中,心都放飞在了旷野里,愈发令人心旷神怡。

3.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作者的身边,同她一起静静的欣赏着秋天黄昏之美吧。

4.秋天的黄昏如此美丽,作者选取了归鸦、大雁、风、虫这几个常见的景物,细致的描绘了黄昏之美,同学们仔细地研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怎么把这些景物写得如此深入人心呢?

夕阳静静的斜照西山、夜幕降临这是描绘的静态全景,在这样的静态全景画面里,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这些寻常景物富有美感的动作,这便是景致里动态的美丽。

清少纳言从视觉、听觉选择了景物。把动态的、静态的都写在了一个画面里。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秋天黄昏的美就呼之欲出了。

来,再来读一读。

5.尝试背诵。

6.这些常见的景物,由于作者细心地观察,细腻的感受,细致的描写,就把这动态之美、情感之美悄无声息的传递给我们,唤醒我们对美的向往。像这样抓住细小景物表达细腻情感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照样子,在表格中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再用几句话写一写。

7.交流点评。

8.抓住秋之黄昏的景致、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选择了景物,加上自己的感受。我们从清少纳言那学到了写景的妙招。

四、结课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秋天最美是黄昏段落的学习,已经初步领略了清少纳言笔下,那些细小而又美妙无比的时刻带给我们的感动和享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春、夏、冬三季的美,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语文组集体备课三

语文组集体备课三

 

 

活动反思

与建议

 《四季之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四季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体会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感情朗读、延伸联想等策略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四季之美。

     此外,我还努力引导学生揣摩写作方法,积累优美词句,从中习得语言表达的规律。如,词语的准确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比、衬托手法的使用,从中获得写景类文章的语言表达规律,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好基础。

 

过程确认

教研组长(签字):吴美妙              教务处(签字):黄慧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