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长方体拼一拼。
师:刚才同学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很有创意。那么用长方体拼摆,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
学生用4个相同的长方体来拼摆。(课件出示)

3.用圆柱拼一拼。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用圆柱能拼成什么图形。
学生用2个圆柱拼一拼。(课件出示) 
师:两个圆柱横着拼行吗?为什么?
师小结:圆柱的曲面容易滚动,不稳定,但有两个平平的面,很稳定。
三、搭一搭
活动三: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

师:读一读,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学情预设】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并相互补充。明确图中信息:有10个积木,其中长方体有7个,形状及大小相同的长方体有两组,每组3个,正方体、圆柱、球各1个。
关键问题:师:这里有两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学生提炼,教师板书“所有、又稳又高”)这两个词告诉了我们什么?
反馈:【学情预设】引导学生说出要把所有的积木都用上,而且要高,还要稳。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小组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搭得又稳又高呢?把你想的办法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回答。主要是从“球、正方体、圆柱、长方体”这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来说明怎样搭,有的学生还会考虑长方体按不同方向摆放时高度是不一样的,圆柱按不同方向摆放时不仅会出现高度不同的情况,还会出现稳定程度不一样的现象。
3.小组合作,尝试拼搭。
师: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小组活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收集学生活动中的问题。
【学情预设】小组之间的差别主要是“长方体”“圆柱”“球”的摆放。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使学生明确:
(1)长方体摆放方向的不同,会导致高度不一样,竖着放比横着放高。
(2)圆柱摆放方向的不同,不仅会影响高度,还会影响平稳程度,竖着放稳一些。
(3)最难搭的是球,怎样摆放都不平稳,滚来滚去的。
师:在这些积木中,最难搭的是球,这是为什么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很难搭得稳。可以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教师板书:长方体竖着放,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上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学生根据交流的经验进行作品的调整。
四、比一比,评一评
师:现在我们来评一评,看看哪个小组搭得又稳又高,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呢?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情预设】明确可以看: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高,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
评比后,组织优秀小组介绍经验。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检查是不是所有积木都用上了;第二,尽量把长方体竖着放;第三,圆柱竖着摆放才能放稳,有时还能摆得更高;第四,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得稳。
小结:师小结: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有3个支点的面上确保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这样就能搭得又稳又高。
五、课堂小练
1.完成教科书P37“练习八”第2题。
师:你能数出图中不同图形分别有多少个吗?
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数的时候,可以数一个划掉一个,也可以先用学具照着书上的样子摆一摆,然后再数一数。
2.完成教科书P38“练习八”第6题。
师:你能数出这些图形中有多少个立体图形吗?
学生完成后,集中交流评价。
【学情预设】学生在数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困难,主要是忘了数隐藏在里面没有画出来的立体图形。要先观察、想象,再得出结论。
3.玩一玩。
按照教科书P38“练习八”第7题的要求开展活动。
学生两人合作完成,一名学生边摆边说摆的方法,另一名学生根据这名学生所说的话拼摆,然后再进行比较。
六、回顾过程,整理方法
师:今天我们共同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