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三)

标签:
备课 |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
课题 |
认识小数(1) |
课型 |
新授课 |
主备人 |
林美花 |
|
课时 |
1课时 |
备课时间 |
2022.6.9 |
研讨 时间 |
2022.6.9 |
|
教材 分析 |
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为后面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将这一部分知识学懂、学透,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回顾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为下面用分数、小数表示长度单位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把量得的数据变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进而变成小数,循序渐进,使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教学 目标 |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并能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
|||||
教学重 难点 |
1.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2.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
|||||
教学 准备 |
PPT课件、米尺 |
|||||
教学 过程 设计 |
初备 |
同伴智慧 |
||||
环节一 【情景导入】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师:开学的时候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许多文具。 书包48元圆珠笔3.50元日记本3元铅笔0.20元文具盒15元橡皮0.15元小刀1.5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标价牌) 2.区分整数和小数。 师: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分)
书包48元
文具盒15元
日记本3元
小刀1.5元 师:左边的这组数48、15、3,都是我们学过的,它们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整数的例子么? 3.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师:右边的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师:观察一下,这些小数与我们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一样? 生:都有个小圆点。 师:对了,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一起说说它的名字。(生齐读) 师:别看它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而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就是它的家了。 环节二 【新课讲授】 1.读小数。 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1.5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学生回答: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总结: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教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2.写小数。 小数会读了,那小数怎么写呢? 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请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学生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3.认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1)出示王东量身高的情境图,王东身高1米3分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接着向学生出示米尺,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教师用手在米尺上比划一分米,问学生这是多长? 生1:一分米。 生2:10厘米。 十厘米也等于1分米。把米尺怎么分才可得到一分米呢? 生: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分米。 那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分米是多少米么? 生:1分米=1/10米。 师:这要用到我们以前学的分数的知识,今天,老师告诉大家,1分米还可以是0.1米。那你知道3分米是多少米么?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 生:3/10米,0.3米。 6分米呢?8分米呢? (2)巩固练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 上学期征订校服的时候,服装厂的叔叔阿姨们为我们量了身高: 胡址珊1米28厘米杨昆1米40厘米仇鑫1米2分米 你能把它们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么?(指名上黑板写,完成后校对) 4.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教师评价并补充:人体正常体温最高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环节三 【课堂作业】 教材第92页“做一做”。 环节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先让多个学生试读小数,让学生尝试归纳小数的读法,最后老师再进行补充。
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教师在米尺上比划1厘米,并提问:这又是多少长呢?(1厘米长) 把米尺怎么分才能得到一厘米呢?用分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呢?那用小数会表示么? 学生回答: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那3厘米呢?6厘米呢?……(可多举几个例子,多叫几个同学回答)18厘米你会转化么?(18/100米,0.18米) |
|||||
作业 设计 |
教材第94~95页“练习二十”第1、2、3、4题。 |
|
||||
板书 设计 |
第1课时 认识小数(1)
整数部分
小数部分 两个数字——两位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3分米=3/10米=0.3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3厘米=3/100米=0.03米 18厘米=18/100米=0.18米 |
|
||||
备课 反思 |
《认识小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会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虽然是第一次学习这个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了,对小数有一定地了解,会认识部分小数,只需要再稍微讲解一下。我把课的重点放在了理解小数的含义上,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了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一、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 超市是学生常去的地方,对于物品所标明的价格,学生也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初次学习小数并不感觉陌生,将教学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化解。 二、在用形象支撑学生对小数的感知过程后,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化聚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自己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以往教学中,部分学生常常形成只能用小数表示价格和长度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最后的练习中我收集了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并展示给学生,有效的防止了部分学生的思维定势。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