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由黄老师主持开场
第二部分:由黄老师进行分享,提出困惑


内容摘要如下:
杜威曾说:“教之于学犹如卖之于买。”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教与学的关系。如果只有卖而没有人来买,最后买卖不会成交。同样,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主动参与思考,那么教学将落空。
当前教学中,不乏教师照着教科书一板一眼地教,没有回应学生的真实需求,也没有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更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逻辑起点。教师的教没有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学习思考的块状时间不够,教师往往以少数优秀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替代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导致探究时间过于碎片化和形式化。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从扶到放的过程,没有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导致学生主动探究的目的性不强,探究效果不明显。
对此,开展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让教与学可见,促进学习深度发生,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
一、精准施教,回应学生真实需求
1.把握学科本质,深度解读教材
把握学科本质,其核心是紧紧抓住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学科思想和方法为指导。
2.做好课堂前测,把握学生学习起点
有了对教材的深度解读,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关切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在前测中,教师先安排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设计两个开放性问题:一是我们知道了什么,二是我们还不知道的。
3.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以往的课堂,教师习惯于藏着教学目标,直到课终才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问?”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却很少有聚焦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内容,因为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就不能准确把握学习要点。因此,及早揭示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非常重要。这样,学习的焦点和方向都明确了,有利于学生学前有方向,学中有重点,学后能反思。
二、深度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
要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充足的、块状的,而不是碎片化的。其次,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扶”与“放”。扶的是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放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要聚焦探究的主题,通过问题链将探究主题深化,直达学科本质内核。
1.主题探究,保证时间充足
探究的主题一定是有价值的,需要学生经历发现与思考的过程。确定好探究主题,派发给学生探究任务的同时,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学生的探究时间应以大部分学生实际完成任务的时间为准。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插话或者干扰学生思考,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促进探究深入发生。
2.从扶到放,渗透学科思想和方法
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体验学科思想和方法来进行的。然而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需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
三、回顾整理,促学生反思性学习
促进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要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思考。传统课堂中,教师习惯于将作业留到课后,其弊端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及时了解自己教得怎么样,学生也不能及时检验自己学得怎么样。因此,评价的时空要从课外走向课内,评价的内容也要聚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指向教学评的一致性。
1.自我评价,围绕学习目标的自主练习
课堂里,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自我评价。最后通过交流、提问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
2.对照目标,进行自我学习回顾反思
课堂是要让学生经历身心协同发展的学习过程。在课的结尾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静下心来回顾、整理与反思,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在回顾小结中,学生收获了已知的,也提出了未知的。
总之,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是回应学生真实需求、聚焦学习目标任务、触及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是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性学习的有效推手,能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让学习可见。
第三部分:师师间进行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