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一)

标签:
备课 |
分类: 校本研修活动 |
课题 |
认识平面图形 |
课型 |
新授课 |
主备人 |
黄益发 |
|
课时 |
1课时 |
备课时间 |
2022.03.17 |
研讨 时间 |
2022.03.17 |
|
教材 分析 |
这块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
|||||
教学 目标 |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
教学重 难点 |
1.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
|||||
教学 准备 |
课件,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
|||||
教学 过程 设计 |
初备 |
同伴智慧 |
||||
【环节一】情景导入 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图形? 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4: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小结: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2)描一描,画一画。 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们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1: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 生2: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小结: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2.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 生1:黑板是长方形。 生2:门是长方形。 生3:书是长方形。 ……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师: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师:你知道生活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生: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环节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学生举例说明身边看到的平面图形,老师适当点评。 2.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同桌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各种立体图形,在纸上画各种图形,使他们组合成一幅漂亮的图画。比一比,哪一组的画最漂亮。 (2)统计图形个数。将每个小组的作品分别展示出来,并统计每幅图中图形的个数。 (3)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我们学过的图形。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学生按要求涂色。 (2)展示、交流。 4.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3题。 (1)让学生先认一认,再数一数,在括号里填上图形的个数。 (2)交流自己是怎样数的,怎样认的。 【环节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
增:老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师:请大家认一认它还是不是长方形? 师:这说明无论把长方形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增:老师改变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增: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
|||||
作业 设计 |
利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作一幅画。 |
|
||||
板书 设计 |
|
|||||
备课 反思 |
1.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2.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用眼观察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这节课动手操作很多,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