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日记 |
http://s11/mw690/002aRAWIzy6SnTR2HAm9a&690
走进幼儿园,走向孩子们
尽管我们知道斗斗在幼儿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但没亲眼看见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时,我们还是会在她吃饭的时候多少喂点儿,进出家门时也会帮她穿脱衣裤,甚至整天跟着屁股收拾她不玩儿的玩具。然而,最近我和斗爸开始重新给斗斗立规矩了,比如:吃饭时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自己完成,不爱吃就可以不吃,绝不会喂,在下顿饭开饭前除了白水没有任何零食;自己能穿脱的衣裤都要自己穿脱,自己实在做不好的可以请大人帮忙;玩儿完的玩具睡觉前必须归位,否则会被扔掉或者送人……以上这些看上去仿佛有些苛刻,但事实上这些事情斗斗每天在幼儿园都在做而且做得很好。
得知这一切始于那个“家长进课堂 职业体验”活动的通知,因为这次体验活动,让我有了一次旁观自己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机会,一次近距离接触幼儿园小朋友的机会,一次体验幼儿园老师职业的机会,一次深刻体悟并与大家分享经验的机会。整个活动,可以从精心准备、实战操作、总结思考等三个阶段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精心准备阶段——
因为珍惜这次机会,所以在幼儿园组织集体备课的时候,我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带着备课笔记回到家里开始闭门准备。按照幼儿园的要求,我需要准备一个涂色的大公鸡图片、一个小故事、一个户外游戏。看似简单,但我却做了很多工作:
首先是给大公鸡涂色。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了,但为了涂得好一些,我搜了好多图片,最后综合一下才给大公鸡用蜡笔涂了颜色(因为事前我从老师那儿得知,小班的小朋友涂色是以蜡笔为主的)。
接下来就是小故事。给一个小朋友讲故事和给一群小朋友讲故事必须是不同的,考虑到接受能力和阅读基础都各不相同,要吸引大部分小朋友,必须是故事性和趣味性强一点儿、而难易程度适中的,于是我想到了《小蓝和小黄》,之所以选了这本书,是因为它画面简单,语句较少,通过故事还可以让小朋友了解颜色之间的关系。但为了以备不时之需,我还选了另外两本书,即《爷爷一定有办法》和《橡皮泥娃娃》。
最复杂的要属户外游戏了。我最开始想的是让孩子们站成一排,一起跳《Rabbit Dance》(《兔子舞》),可当我让斗斗跟着我一起跳的时候,我却发现曲子的节奏太快,以至于没跳多久,斗斗就在那儿一直蹦,高兴是挺高兴,但没有动作,因此我只好放弃。最终,我选择了“小孩小孩你真会玩,摸摸××就回来”和“变变变,变出一只小猪(小动物),小猪小猪怎么叫,呼噜噜呼噜噜”两个游戏,还在家里跟斗斗玩儿了一下,效果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两个英文儿歌(Peek-a-Boo和Ten Little Fingers)和一个中文手指谣,想着带孩子们一起玩儿的时候用。
实战操作阶段——
我们周一早上比开园时间提前20分钟就到了。从早操开始,渐渐进入角色,早饭、集中教育活动、户外活动、餐前故事、午餐、饭后散步,从7点到12点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上午的任务,中间我只喝了一口水,没到中午嗓子就向我发出了警报,而我只做了基本的几项:讲了《橡皮泥娃娃》、玩儿了“小孩小孩你真会玩,摸摸××就回来”和“变变变,变出一只小猪(小动物),小猪小猪怎么叫,呼噜噜呼噜噜”两个游戏、上了大公鸡涂色的课。不是不想做,是真的不敢轻易尝试,一是怕混乱,二是的确没有空闲时间。
总结思考阶段——
现在回想起来,我总体感受是:将理想变为现实真的是好难!归根结底是经验不足,对幼儿行为的掌控性与预测性不够,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中有深刻体会:
第一,集中教育活动环节。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涂色之前我还刻意准备了一段导入语:
“今天,斗斗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啊?喔喔喔~~(小朋友很配合地说出“大公鸡”)对了,就是大公鸡。大公鸡想去参加小兔子的生日派对,可是他没有漂亮的七彩衣,他希望小朋友们能帮他穿上七彩衣,好不好?(小朋友齐声回答“好”)你们肯帮助大公鸡,他一定很开心。那么,你们心目中大公鸡的七彩衣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小朋友举手回答)好的,下面给你们看看斗斗妈心目中大公鸡的七彩衣是什么颜色的吧,有蓝色、红色、棕色、黄色、绿色、紫色、橙色,是不是很漂亮啊?那么接下来就请各位小朋友开始给大公鸡穿上五颜六色的七彩衣吧!”
话音刚落,我正准备给小朋友发大公鸡的图片,班级老师就提醒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嘴、鸡冠和爪子的颜色,其余地方可以随便涂,但这几个地方必须是固定的颜色。好吧,我以为涂成什么颜色都行,老师却有她的考虑。于是,我补充强调了一下,小朋友们才开始涂色。
第二,游戏环节。我已经考虑到尽量避免玩儿一些集体跑跳的游戏,怕一窝蜂容易绊倒,但在“小孩小孩你真会玩,摸摸××就回来”这一游戏中,还是多少出现了这种蜂拥而至的场面,还好及时控制住并有备选游戏——“变变变,变出一只小猪(小动物),小猪小猪怎么叫,呼噜噜呼噜噜”。后来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我带着小朋友踢了口袋,算是顺利过关。
第三,讲故事环节。这个环节算是我比较擅长的,在陪伴斗斗成长的过程中,我讲了数百本中英文故事。通过一上午的短暂了解,我改变了讲《小蓝和小黄》的初衷,一来因为这本书篇幅比较小(我站的位置离小朋友有点远,怕他们看不清画面),二来要迅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这本书可能颜色不够亮丽。于是,我临时决定讲了故事性和趣味性都强的《橡皮泥娃娃》。小朋友似乎很喜欢我的故事。
第四,间歇环节。要在小便洗手喝水、餐前餐后等环节中,迅速组织好小朋友,光靠指令是不够的,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作息习惯,比如通过儿歌、数数等习惯性动作,小朋友就知道接下来要怎样做,所以我好多设想的环节在现实中根本插不进去,也不敢实际操作,怕打乱了节奏,不好收场,只好作罢。
第五,处理矛盾环节。一上午,有好几个小男孩告同一个小男孩的状,开始我还没太注意,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那个小男孩,我发现,他并不是喜欢打人的孩子,对小朋友也没有恶意,只是他手比较重,或者说行动快于语言,说干就干的类型,他之所以经常“抓”或者“打”其他小朋友,只是表达有误。于是,在小朋友再次告状的时候,我蹲下来,握着他的手,试探性地问他,是不是想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他点点头。我又说,那你可以轻轻地拍拍他们,然后告诉他们你想加入,轻轻地就好,不要着急。在我的帮助与引导下,那个小男孩似乎懂了一些,旁边的小男孩也表示比较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一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尽管一上午的体验活动很短暂,但让我看到了:绝大多数小朋友都可以自己安静并主动地吃饭,吃完饭都会自觉地把饭碗送到回收桶里;所有小朋友都可以在玩儿完玩具后将玩具收拾好并归位;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以自己穿脱衣服,并将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好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不知道别的小朋友在家里如何,但斗斗绝对比在家里的表现要好很多,也正因如此,我和斗爸才有了那些“不近人情”的规定。
幼儿园组织这次体验活动,可谓是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让毫无经验的家长们经过简单地培训立刻走马上任,这事儿真的有点难。术业有专攻,对于阅读数十本育儿书的我来说,自认为比较了解幼儿的行为和心理,但真正实践起来,那些在书中读到的理论顿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我真的要发自内心地向工作在幼儿园一线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真的很辛苦!
2015年5月19日于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