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烦恼
文/洪老头
http://s4/middle/76c6ee07h7928086ac0f3&690
题目“老年的烦恼”往往让人解释为“年老人群的烦恼” 。其实不然,本文是讲一个人,他姓年。
在江南那个灵秀的县城里,老年的知名度蛮高的,认识他的人不少。而但凡认识他的人无不说他晚年幸福,那语气还都有那么点桃花味,神兮兮的。可老年自己的感受呢,一时还说不出个子丑,不是有首歌怎么唱来着:“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这个中的滋味只有他自个儿清楚。
老年几年前退休,花甲有六,大顺之龄。退休前,老年是正科级干部,在县里虽不能呼风唤雨,但也左右逢源,是个上得台面的人物。他的一个儿子,已成家立业,自己生活无忧无虑,只是退休前老伴因病去世,自己孤身一人,满寂寞的。
如今不一样了,难怪大家说他晚年幸福时的语气透着桃色味。那是三年前的一次饭局中,老年遇到了一个年轻时代的女同事。想当年,这位女同事年轻漂亮,老年心仪有加,无奈自己有了妻室,只能目含怜爱。后来,那位女同事随丈夫调往外地,彼此音讯不通。饭局中,老年闻知女同事红颜薄命,丈夫早故,带个儿子,没有再嫁,吃了不少苦。尽管这样,眼前的这位女同事虽年过半百,却风韵犹在,让同代人爱怜。有好心者席间开玩笑,说他们俩人都有法定再婚指标,可以互补,来个鸳鸯会。也许是姻缘巧合,老年真的动了心思,找人同女方一说,嗨,成了!女方同意来县城,双方儿女都还通情,他们很快结婚。婚后的那些日子,没瞧见老年那美滋滋的样儿,让人嫉妒。“老年好福气,老了老了还能怀抱娇妹,弥补了年轻时代的缺憾。”熟人都这么笑说。
但生活是多味的。老年婚后不足一年,女方在市里工作的儿子要结婚成家,好在房子先前买了,但装修,添置家私,举办婚宴,需要一笔不小的开销。谁让自己是人家的继父老子呢,老年没多犹豫,总共花去了五万多,乐得女方喜滋滋的。老年自己的儿子媳妇知道后就嘀咕不停了。老年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儿子和儿媳来到他的住处,沉着脸,屁股不落座,儿子蹩了好大一会儿,问他:“你有多少钱给人家花?”老年不想解释,屋内的空气凝固的都要炸,话不投机,儿媳临走时撂下一句话:“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见个老女人就找不着北,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谁。”这话可让老年呛得透不过气来。
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往往接着来。女方儿子结婚过后,就是生孩子。照顾媳妇坐月子和带小孙子成了女方的主要任务,老年被搁置在一边了,他们的新家成为被遗忘的一角。一开始,老年也能接受,隔段时日打个电话,以解寂寞。女方也利用周末回来看看,老年总还有个盼头。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女方没有再回来过,老年打电话询问,女方说:“都这么大年纪了,周末跑来跑去的,不好!即使儿子媳妇不说,自己也不好意思的。”老年无奈,心想说得也是,不能让人家为难。
这不,前几日,老年患重感冒,打电话告诉女方,女方只嘱他照顾好自己,压根儿没说回来看看他。这真让老年失魄。老年感冒好后,一个人独守空房,寂寞得很。此时的老年想:老了找个对象,是让自己有个伴,没曾想,到头来还是孤家寡人,悲哀。想着想着,老年有些恼了,便生出探亲的念头。于是,老年冒着酷暑炎热,乘车来到市里,来到女方儿子的家。
那是个二室一厅的房子,装饰得很好,老年一进屋,没有得到他想象中的热情,心中不由生出一丝凄凉。
“家里住不下,晚上你去旅馆住吧。” 晚饭前,女方告诉他。
“那你也去吗?”这怎么可能呢,可老年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
“说什么呢?那不让儿媳笑话啊。”
晚饭时,女方的儿子和儿媳没回来吃,说是有应酬,但让人感觉得到是在回避,老年随便吃了几口,不知饭菜是啥滋味。饭后出门,老年找了家宾馆住下,一宿未睡,脑子里翻江倒海,不停地问自己:这算是什么事:那家就不是自己的家?那女人就不是自己的女人?难道真象自己儿媳说的:见个老女人就找不着北了!老年不承认,但也说不清自己心中的别扭。
次日上午,老年没去打招呼,独自到车站乘车返回县城。回来后,他谁也没说,谁也不知道他去了趟市里。这以后,熟人再没见过老年夫妻散步的身影。老年是个上得了台面的人,也是个爱面子的人。它不能同别人谈起老伴的事,也不愿再提及这位老伴。郁闷烦躁时,他想到了要结束这尴尬的婚姻。夜深人静时,他更想到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尊严,并暗暗提醒自己不可妄动,给人留下茶余饭后的嚼头。
往后的日子还得这样一天一天地过,老年把这难言的烦恼深深埋在心里,独自一人品尝。
http://s2/middle/76c6ee07hbb906442cb9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