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南越南石屏河口tim生命过客 |
分类: 彩云之南 |
文/图:TIM生命过客
【前述】滇南九月,我们从昆明一路南下红河建水、元阳、蒙自、河口,直到越南老街、沙坝,然后又折回建水,去了石屏古城和郑营村。
河口,红河大桥上的边检国门,走过去,那边就是越南老街。
河口原同盟会旧址,现在是家饭馆。
边境市场,许多越南边民开的商铺,卖越南货。
【越南过中秋】闷热难挡的河口,满街越南商品和小吃,
专做越南旅游的旅行社更是隔三五步便是一家。
我们入住的河口国际公寓推荐了一家旅行社,
第二天就跨过红河上的边境检查站大桥,到了越南老街,
再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高山顶上的小城沙坝,
两天的时间里,就随意的逛逛洋人街,走走看看,
还租了2小时30块人民币的摩托车,骑车探访盘山路上的苗族村寨。
在沙坝的那个晚上,正巧是中秋节,
看着越南人彩车花灯锣鼓喧天兴高采烈的过中秋,
竟然一丝都没有身异乡的感觉。
越南沙坝,洋人街上咖啡饭馆客栈林立。
做生意的苗女紧跟着刚刚到的外国游客。
离开越南回到河口,我们一刻不停的买了去建水的车票,
又吃到了念念不忘的酸甜石榴,那是我们浪迹滇南之行的最爱。
然后去了早就计划去的石屏城和郑营村。
郑营村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
郑营村口
院子里的狗对生人一点不客气。
蹲在家门口写作业的孩子。
雕刻精美的老宅院门廊,朝外八字开。
坐在家门口掰苞谷的妇女,说这些苞谷是喂猪的。
挂满苞谷的院子。
【郑营村】郑营村是我们之前就想去的地方,
传说中这个村庄有保存很好的老建筑,这对我们吸引力不小。
没想到了以后却大失所望,那栋村里最大最有范儿的大宅院被围了起来,
正在修缮,我们只能透过门缝望梅止渴的看一眼雕龙画凤的门牌坊;
再就是村里的古建不成规模,不是旧宅交错着新房,
要么就是修旧如新品味尽失,
大太阳下,我们在村子里走的有气无力,昏昏欲睡。
还好,这郑营村居然还是滇南大闸蟹的产地,
我抓破头都想不到在上海江浙一带被视若上等美味的大闸蟹,
在这里只要三十几块钱,就给我们上来一大盘,
吃的我们心满意足,口腹的满足,
也算弥补了我们视觉的欠缺,
不虚此行。
手艺娴熟的篾匠飞快的编着竹筐。
两位坐在墙根唠嗑的老婆婆。一直和我们说听不懂的方言。
所以,假如有朋友也要来郑营村,那就明目张胆的奔着吃蟹去吧,
看古村就当消食散步好了。
当然,要吃到蟹,那得秋季来。
石屏古城的文庙,灵星门。
【石屏古城】离开郑营村,我们去石屏古城。
石屏古城从西汉起就有彝族聚居,直到明代开始正式有州府县制,
至今古风犹存,古迹遍布。
我们雇了个三轮车在古城小巷里兜兜转转,
爱说话的车夫操着一口难辨口音的普通话,
滔滔不绝的介绍着他心里的石屏。
文庙里,始建于元明的大成殿下,满
满当当的三五成群围坐着老人们,打牌、下棋、抽烟、喝茶、聊天,
仿佛这里是古城的老年活动中心。
隐在深巷里的石屏风大院、依然在作坊式劳作的石屏豆腐厂、
偶尔从三轮车边闪过的深宅院子,里面惊鸿一瞥的人家生活,
那是我们一路寻觅的当地最生活场景。
只可惜行色匆匆,等到我们意识到应该再去细细品味的时候,
已经在回建水的长途客车上了。
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的人也是这样,
日日陪伴端茶送水嘘寒问暖的时候,自己却从不珍惜;
有朝一日那人离去不再回来,
才会在某些夜深人静时刻,或者孤独无助的瞬间,
念起那人的好。
石屏是这样,越南沙坝是这样,整个滇南行走都是这样。
每个地方留下的遗憾,每次同行留下的惆怅,
也许下一次依然如此,
只是有多少旅行可以重来?
文庙里的老人们散坐在各个角落,专注着各自手上的牌局。
不打牌的,聊天也能凑成一桌。
阿婆们自己玩自己的,不与男人们混。
独自坐在廊檐下的白发老人。也许,我老了以后也是这样一个不合群的老头儿。
席地下棋的老伙伴们。
古老的文庙是老人们的休闲乐园。
大名鼎鼎的石屏北门豆腐厂在正街铺26号的巷子里。
豆腐厂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豆腐作坊的手工制作流程。
等待浸泡的一筐筐黄豆。
做出来的豆腐像摊大饼一样一叠叠的整齐摆放在一起。
飘着豆腐香的石屏豆腐。
浪迹滇南,未及细看的石屏,就这么匆匆离开。
此地有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欢迎关注我的:
微信公众号:TIM_PHOTO
微信:TIMSHENGMINGGUOKE
微博:TIM生命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