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印探妙——清代文人竹根雕闲章原印精品赏析(之四)

标签:
文化 |
分类: 竹木印章赏析 |
13、钱松印
①4.1 X 1.4 X 5.6cm
印文:满庭芳草夕阳衺
边款:典叔大人钧鉴,叔盖篆并记(隶书款)
印台呈方柱形,龟钮,寓意“长命百岁”。此印气息淳古,平淡自然,各得其所,各呈其妙。
②4.2×4.4×4.1cm
边款:丙午仲冬耐青治印(楷书款)
丙午为道光二十六年,即1846年。
古人作书作画最忌平均。而此印正方取二、二、二布局,极易平淡呆板,中二“胆大”月旁末笔穿插越位,正好打破平板,真妙笔生花矣。
钱松(1818-1860),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别号
铁庐、西郊、秦大夫、老盖、未道士、云和山人、西郭外史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与胡震交善。绘画山水设色苍古有金石气,梅、竹也具功力。善琴瑟乐曲。篆刻师法丁敬、蒋仁,但主要得力于汉印,尝手摹汉印二千钮,功力深厚。赵之琛叹日:"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钱氏具有一种朴厚高古、苍劲茂秀、大巧若愚的新气息。他独出心裁的章法和切中带削的新刀法,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成为跳出浙派樊篱、异军突起的反叛者。
14、翁大年印
①4.5 X 3.7 X 6.7cm
边款:子韶一兄属,翁子叔钧刊(楷书款)
印台呈椭圆柱形,龟钮,寓意“长命百岁”。印文取自古诗“闲中觅伴书为上,妙处无心物自春”句。此印极尽穿插腾挪之能事,流美而不失古朴。
②9.9 X 8.6 X 6.8cm
边款:叔钧(隶书款)
印取老竹根底端部位,略加工去掉根须,仍保留竹根原貌。印文取自宋元学者翁森的《四时读书乐》之句。此印工严精整,线条流畅,气象不凡,观其细部结构紧凑,一丝不苟,真字字珠玑美。
翁大年(1760—1842)清代篆刻家。初名鸿,字叔钧,又字叔均,号陶斋,江苏吴江人。精考证,篆刻取法秦汉,结体工致妥贴。侧款作小楷,颇有韵致。著有《古官印志》八卷《古兵符考》八卷、《泥封考》二卷、《陶斋金石考》二卷、《瞿氏印考辨证》一卷、《旧馆坛碑考》二卷、《陶斋印谱》二卷。
15、胡震印
3.4 X 2.8 X 5cm
http://s8/small/76c33682ga04a57efacf7&690
边款:丙辰之秋,伯恐作(楷书款)
丙辰为咸丰六年,即1856年。
印台呈椭圆柱形,龟钮,寓意“长命百岁”。此印虽显懈态,亦不离绳矩,遗貌取神,颇可玩味。
胡震(1817-1862),初字听香、听芗,后更字不恐、伯恐,号鼻山、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浙江富阳人,侨居上海。生平喜旅游,爱立崖岸,尝徒步八千里,探桂林山水。精通古文及篆籀八分之学。篆刻颇为自负。后偶见"西泠八家"之一钱松印作,自惭不如,深为折服,自此紧追钱松,印风为之一变,并与钱松结为至交。篆刻史上与钱松齐名,世以"钱胡"并称之。胡震不轻为人作书、刻印,作品流传较少。惜46岁因得瘟疫而早逝,广东严芥将他和钱松的作品辑为《钱叔盖胡鼻山两家刻印》。
16、江湜印
3.1×3.1×3.2cm
3.9×4.1×4.1cm
印文:伏敔堂
http://s6/middle/76c33682ga04a9ce29635&690
此印婀娜多姿,颇具机心,当为伪叔一脉,于赵之谦印谱曾见此类风韵。
江湜(1818~1866),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同治元年(1862)官乐清长林盐大使,次年调杭州佐治海运。江湜亦工书画但被诗名所掩。平生经历太平天国战争和鸦片战争,一生坎坷多舛,郁郁不得志,倾其全力作诗,病卒杭州,得年49岁。死前自作挽联:“天赋清才不登上寿,诗追变雅自居古人”。江湜著有《伏敔堂诗集》及《续录》。
17、陈春熙印
2.5 X 3.3 X 6.6cm
边款:陈春熙作(楷书款)
陈春熙(?-1874),原名明赐,更名春熙,字明之,号雪厂,一号锡庵,又号厀安,别署金粟山民、雪道人,浙江海宁人,寓居浙江秀水闻川(今嘉兴王江泾)计芬家,后迁居江苏吴江。清布衣书法家、篆刻家。工书法,篆、隶、行、飞白皆能,笔力苍劲,取法高古,或临摹金农、陈鸿寿一派,无不神似,性疏懒,求其墨者必候奇穷,斯援立就。嗜金石,精篆刻,宗法秦汉。与杨龙石、翁陶斋、王石香齐名。尤擅篆刻竹,讲究传神,刀法熟练,扇骨摹钟鼎款识,几可与归安刻竹名手韩潮抗手。